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不断的发展,高等教育的进一步改革,我国高等院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大学生的数量也逐年增加,造成就业市场供给和需求失衡。每年新增岗位的数量都远远少于大学毕业生的数量,造成了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大学生就业问题也越来越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如今大学生就业问题不仅仅是社会问题,也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经济问题。这一问题能否妥善解决关系到大学生能否实现个人价值,关系到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安定和谐。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要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增加就业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首要大事,应该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政府是管理公共事物的主体,是公共行政的主体,有责任促进大学生就业。我国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大学生就业政策也随之经历了由统包分配到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转变。然而,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专业结构和招生规模与市场的实际需求不相符,导致了大学生劳动力供给和需求在数量、质量、结构上与市场需求的不匹配。另外,劳动力市场存在制度性分割、信息不对称等市场失灵现象,造成大学生就业问题越来越严峻。大学生和就业市场具有准公共产品的属性,公共产品的生产和配置应该主要依靠政府的努力。政府有责任增强公共服务意识,为大学生提供更好的就业服务;提供给大学生公平良好的就业环境、健全就业及配套制度等;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学生创业、鼓励学生到基层工作;强化政府的监督责任,使劳动力市场规范化,保证政策得到有效落实。为了更好地分析大学生就业中政府的责任,本文选取大连市为例,对大连市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以对政府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提供方向性建议。本文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以及研究意义,梳理了国内外的相关文献,说明了采用的研究方法、论文的创新点。第二部分阐述了相关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对本文用到的大学生、大学生就业问题这两个概念进行解释,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指马上从高校毕业的面临第一次择业、就业的高校应届毕业生。第三部分论述了我国政府在大学生就业中的相关责任,以凯恩斯的“就业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市场失灵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分析了政府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必然性。将政府责任划分为宏观调控责任、监督责任、服务责任以及宣传引导责任。第四部分对大连市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整体情况进行了描述,分析大连市大学生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政府在充分承担责任的基础上,促进大学生就业提供努力的方向。第五部分阐述了美国、德国、日本政府对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经验及启示,以及我国无锡市和天津市政府在促进大学生就业中的经验及启示。第六部分以政府充分承担责任为视角,为政府促进大学生就业提出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