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抗侧力混合结构体系抗震性能分析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doude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十年来,钢-混凝土混合结构在高层和超高层建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此类结构既发挥了钢结构的技术优势,又具有混凝土结构刚度大、防火性能优越、造价相对低廉等优点,成为高层建筑领域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结构形式。本文针对多重抗侧力混合结构体系进行了研究,该结构体系由装备有屈曲约束支撑的半刚性连接钢框架和混凝土核心筒组成。目前,国内外对这一结构抗震性能的研究还不够充分,围绕其抗震性能开展了以下研究:1、本文建立了多重抗侧力混合结构体系简化模型,根据倒三角水平荷载作用下侧移简化公式设计了3组18个弹性抗侧刚度相同的简化模型。通过3个不同烈度地震作用的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研究了结构层间侧移与框架、支撑和剪力墙三者刚度比之间的关系;根据改进的Park-Ang损伤模型对剪力墙底层(核心区)进行震后量化损伤评估,研究其损伤程度与刚度比之间的关系;基于最大层间侧移和剪力墙核心区损伤程度双重指标,提出了这种新结构体系的最优刚度比设计建议。2、根据本文提出的最优刚度比关系设计了一个三维12层多重抗侧力混合结构,对其进行了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动力反应分析,从结构变形、受力、能量耗散及分布特点、损伤破坏等多个角度分析了该模型的抗震性能。3、保持设计模型基本参数不变,通过改变支撑的布置形式设计了5个模型。通过罕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研究了支撑布置形式对结构变形的影响;基于能量反应的抗震性能分析,从结构整体滞回耗能占比和滞回耗能构成关系两个角度,分析了支撑布置形式对结构滞回耗能的影响。探讨了支撑不同布置方式的优劣,为多重抗侧力结构体系设计提供了依据。
其他文献
异形混凝土柱易于满足柱不外露的建筑效果,在住宅结构中得到广泛应用。随着钢结构住宅的推广与发展,异形钢柱也开始出现在住宅结构中。但异形钢柱结构的设计方法还有待完善,抗震
大型工程建设项目的不断涌现,工程对象的不断变化,随之涌现出许多新的问题。因此如何经济、有效地保证边坡工程的稳定性就显得十分迫切。本文运用材料力学理论对锚杆进行抗弯
钢结构交错桁架体系是一种适合于中高层建筑的新型结构体系,它具有实用、经济、高效的优点。为了推广这种体系在我国的应用,论文对钢结构混合式交错桁架体系在循环荷载下的性
结构优化设计是工程结构设计的永恒主题。基于结构可靠度的优化设计是大势所趋,而其前提是对结构体系可靠度的研究分析。研究结构体系可靠度的计算方法是结构可靠度分析的重
再生混凝土是一种新型节约型材料。通过对建筑垃圾的回收处理制造再生骨料,既能有效减少建筑垃圾的堆积问题,又符合可持续发展政策,对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长远发展具有重
梧州市是广西典型的山城,是地质灾害的易发地区。本文在对梧州市滑坡形成的因素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支挡、加固、排水等方法在梧州市滑坡治理中的综合运用进行了研究,同时讨论了
压实黄土是分层压实的土体。竖向施加压实荷载使土体沿不同方向具有不同结构,导致土体强度和渗透具有明显各向异性。其对黄土工程强度及稳定性产生重要的影响,目前此方面研究
我国许多城镇和工矿企业都以地下水作为主要供水水源,地下水源一般具有水质较好、不易遭受污染、安全可靠性高、供水手段灵活等诸多优点,但受到水文地质和地球岩石化学等因素制约,我国部分区域的地下水中铁离子、氟离子含量较高。为满足不同用水性质对水质的具体要求,在一些区域进行地下水除铁处理的同时,还存在着降氟处理的客观要求。本研究针对我国部分区域地下水中铁离子、氟离子含量同时超标的实际特征,结合滤料表面改性和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