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十年来,钢-混凝土混合结构在高层和超高层建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此类结构既发挥了钢结构的技术优势,又具有混凝土结构刚度大、防火性能优越、造价相对低廉等优点,成为高层建筑领域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结构形式。本文针对多重抗侧力混合结构体系进行了研究,该结构体系由装备有屈曲约束支撑的半刚性连接钢框架和混凝土核心筒组成。目前,国内外对这一结构抗震性能的研究还不够充分,围绕其抗震性能开展了以下研究:1、本文建立了多重抗侧力混合结构体系简化模型,根据倒三角水平荷载作用下侧移简化公式设计了3组18个弹性抗侧刚度相同的简化模型。通过3个不同烈度地震作用的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研究了结构层间侧移与框架、支撑和剪力墙三者刚度比之间的关系;根据改进的Park-Ang损伤模型对剪力墙底层(核心区)进行震后量化损伤评估,研究其损伤程度与刚度比之间的关系;基于最大层间侧移和剪力墙核心区损伤程度双重指标,提出了这种新结构体系的最优刚度比设计建议。2、根据本文提出的最优刚度比关系设计了一个三维12层多重抗侧力混合结构,对其进行了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动力反应分析,从结构变形、受力、能量耗散及分布特点、损伤破坏等多个角度分析了该模型的抗震性能。3、保持设计模型基本参数不变,通过改变支撑的布置形式设计了5个模型。通过罕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研究了支撑布置形式对结构变形的影响;基于能量反应的抗震性能分析,从结构整体滞回耗能占比和滞回耗能构成关系两个角度,分析了支撑布置形式对结构滞回耗能的影响。探讨了支撑不同布置方式的优劣,为多重抗侧力结构体系设计提供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