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以来,我国A股上市公司纷纷与PE机构合作设立产业并购基金,总体规模超过8000亿元。由于上市公司设立该类型产业并购基金数量多、涉及金额大、杠杆倍数高,因此,该类型产业并购基金能否给上市公司带来市值的提升、经营的改善和财务状况的提高尤其重要。本文在已有研究文献的基础上,通过整理、分析市场上已有基金案例,梳理我国产业并购基金发展的模式路径,并通过事件分析法研究我国A股第一例上市公司与PE合作设立的产业并购基金-天堂大康基金。通过案例分析,发现短期内天堂大康基金并未给上市公司大康牧业带来股价的提升;中长期内,该基金并未给上市公司带来经营、财务的改善。在此基础上,本文利用2014年A股上市公司与PE合作设立产业并购基金案例,通过对上市公司股票的正常收益率和超额收益率研究分析发现,短期内,上市公司设立该类型产业并购基金有助于公司股价的提升,且随着时间推移,其股价提升幅度越大;通过实证研究分析发现,产业并购基金的核心要素如基金规模、基金中上市公司出资比例、基金中PE出资比例、上市公司在基金投决会中是否具有一票否决权等并未对股价的提升有重大影响,而基金的存续期与对上市公司股价的提升存在一定的负相关性,即基金存续期越长对于上市公司短期内股价提升作用余越弱。此外,本文还利用财务关键指标ROE初步对设立该类型的产业并购基金的上市公司的财务表现作了分析,发现设立产业并购基金并未实质改善公司的财务情况。因此,本文建议上市公司应合理设立产业并购基金,并且适当缩短基金存续期,同时加强产业并购基金与公司发展的协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