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57BL/6J小鼠年龄相关性听力下降与带状突触数量变化关系的研究

来源 :山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jliuch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检测C57BL/6J小鼠不同年龄阶段听性脑干反应(ABR)阈值并观察小鼠随年龄增长过程中耳蜗基底膜不同部位带状突触(RS)数量变化情况,初步探讨RS的数量变化与年龄相关性听力下降(AHL)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老年性聋的发病机制和探索临床防治措施提供新的实验依据ǐ【方法】通过ABR检测C57BL/6J小鼠各年龄段(261012月龄)的听力变化ǐ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对RS前后膜进行双重标记,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定位成像,并应用三维重建技术对基底膜各段RS的数量进行计数,研究各年龄段C57BL/6J小鼠基底膜不同部位RS数量随着鼠龄增加的变化情况ǐ结合听力学检查,分析C57BL/6J小鼠年龄相关性听力下降与RS数量变化之间的关系ǐ单因素方差分析Tukey’s-b检验可重复测量双因素方差分析用于进行实验数据的统计学检验ǐ运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ǐ【结果】1随着C57BL/6J小鼠年龄的增加,其ABR反应阈值逐渐升高,12月龄小鼠听力几乎接近全聋ǐ各年龄段小鼠对Click和4832kHz频率刺激声的ABR反应阈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61012月龄的三个年龄段小鼠在1624kHz刺激声的ABR反应阈值均明显提高,两两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ǐ2在同一月龄条件下,基底膜不同部位RS总数不同,从顶圈至底圈依次减少,4个年龄段分别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ǐ两两比较结果显示:2月龄小鼠耳蜗基底膜顶圈RS总数分别与中圈底圈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ǐ6月龄和10月龄小鼠基底膜顶圈中圈底圈进行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ǐ12月龄小鼠基底膜顶圈RS总数与底圈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顶圈与中圈中圈与底圈RS总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ǐ随着年龄的增长,基底膜顶圈和中圈RS总数逐渐减少,底圈RS数量呈现先减少后缓慢增加的趋势ǐ在耳蜗基底膜顶圈,除2月龄与6月龄RS总数无明显差异外其余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ǐ在耳蜗基底膜中圈,仅10月龄与12月龄之间RS数量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ǐ在基底膜底圈2月龄与61012月龄之间RS数量变化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6月龄与1012月龄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ǐ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因素和基底膜不同部位两因素之间对基底膜RS总体数量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即不同年龄不同部位基底膜RS总数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ǐ对于平均每个内毛细胞RS的数量分析的结果与上述结论基本一致ǐ【结论】1C57BL/6J小鼠随着年龄的增长听力损失逐渐加重,可以作为研究老年性聋的良好的动物模型;2在机体衰老的过程中,耳蜗内毛细胞RS的数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可能导致声音信息向中枢的传递减弱,从而引起不同程度的感音神经性耳聋;RS数量的改变可能是老年性聋发生的早期阶段;3耳蜗基底膜底圈RS数量最先出现显著减少,说明在老龄化进程中,基底膜底圈最先出现损伤,听力学表现为高频听力下降;4耳蜗基底膜底圈RS数量呈现先下降再缓慢上升的趋势,说明机体可能存在某种代偿机制来增加RS的数量,以减缓听力的下降ǐ
其他文献
通过在兔眼玻璃体内注射双氯芬酸钠对视网膜毒性作用研究,为今后临床上用于防治外伤性增生性视网膜玻璃体病变(PVR)提供相应的实验依据.外伤性增生性视网膜玻璃体病 变(PVR)
该实验在获得特异性iRNA后,研究了iRNA对EIU大鼠的治疗效果,以期为临床治疗急 性葡萄膜炎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特异性iRNA对大鼠EIU的发展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这种 抑制作用表
骨关节炎(OA)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关节疾病,发病率高达8.3%,是多种致病因素引起滑膜,关节软骨损伤及关节边缘骨反应所导致关节局部症状和体征的一组疾病.目前较能特异性地反映O
研究目的:成体心脏干细胞(CSCs)或心肌前体细胞(CMPCs)的发现,为心脏组织再生或修复治疗注入了新的推动力。然而,由于成体心脏组织中CSCs/CMPCs的稀缺,以及没有特异的表面标志,使
第一部分,围绝经期和绝经症状与生活质量评价及其相关性研究  目的:绝经相关症状的严重程度因种族和地理位置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改良Kupperman评分(KI)与更年期生活质量评分
目的通过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家属进行访谈,深入探索家属在照顾患者过程中的身体、心理变化状况,以及照顾负荷的真实情况。方法本研究采用描述性现象学研究方法,通过查阅DCM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