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油溶性降粘剂是一种高效运输、开采稠油的化学降粘技术,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本文采用软件分析模拟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首先运用Materials Studio软件进行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稠油的粘度机理和降粘剂对稠油体系的作用效果。其次用带有双键的硅烷偶联剂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对纳米Ti02进行表面预改性,然后再以丙烯酸十八酯和顺丁烯二酸与丙烯酸十八酯、苯乙烯、马来酸酐和丙烯酰胺为单体的降粘剂在其表面引发接枝制备了纳米SM/TiO2和SSTA/TiO2复合材料稠油降粘剂,采用红外光谱、热重分析测试等手段对改性后纳米Ti02复合材料的结构和性质进行分析表征,并将其应用于大庆高蜡稠油进行降粘性能评价。采用自动粘度仪对大庆高蜡稠油在加剂前后运动粘度的测定,计算了合成的纳米稠油降粘剂的净降粘率和表观降粘率。主要工作和成果:(1)运用Materials Studio软件进行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降粘剂对稠油体系的作用效果。降粘剂聚合反应能量远远高于断裂双键所需能量;分别模拟了体系的温度、势能和总能量随模拟时间变化的曲线。(2) SM/TiO2复合材料稠油降粘剂随降粘剂加入量的增加降粘速率先剧增后减缓,最佳加入量为400ppm。在40℃,加入最佳剂量400ppm后,大庆铁岭稠油的表观粘度从198.88mm2/s降为83.68mm2/S,表观降粘率为57.92%,净降粘率为24.07%;秦皇岛稠油由203.34mm2/s降至97.68mm2/S,表观降粘率51.96%,净降粘率为15.23%,(3) SSTA/TiO2复合材料稠油降粘剂随降粘剂加入量增加降粘速率先剧增后减缓,最佳加入量为300ppm。在40℃,加入最佳剂量300ppm后,大庆铁岭稠油的表观粘度从198.88mm2/s降为73.68mm2/s,表观降粘率为62.95%,净降粘率为33.14%,降粘效果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