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当前,全球结核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全世界现有结核病患者2000万,每年新增800-1000万,每年因结核病死亡人数约300万。我国是全球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结核病例数居世界第二位。骨关节结核是常见的继发性肺外结核,其中的一半累及脊柱,由于其致残率比较高,据文献报道脊柱结核中截瘫的发生率为20%,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大,治疗颇为棘手,也给我们带来也极大的挑战。脊柱结核伴截瘫的患者,一般需经术前正规抗痨2-4周或者更长时间的抗结核治疗等待病情稳定,体温、血沉、CRP、血红蛋白等生化指标恢复到正常范围才能进行手术。但是这类患者常常需要很长时间的保守治疗病情才能逐渐稳定下来,长时间治疗加重患者的负担,增加患者卧床的时间,甚至有些患者因脓肿不清除,结核中毒症状难以改善,脓肿破溃。手术时机选择和手术安全性之间的矛盾一直是学者们争论的焦点。有些学者指出脊柱结核合并截瘫应早期手术解除脊髓压迫,防止其不可逆变化从而失去最佳的手术时机。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寻找一个既可以保障手术安全性,又可以尽可能挽救神经功能、减少患者卧床时间和经济负担的合适手术时机,我们进行了不同术前抗痨时间对结核手术的安全性、可行性、疗效性的研究。研究目的:在治疗脊柱结核并截瘫患者的过程中,通过探讨手术介入的不同时机,回顾术前术后生化指标以及神经功能的变化,评价提前手术的安全性以及有效性。方法:我科自2003年1月-2009年3月共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资料的脊柱结核并截瘫患者84名,按照术前抗痨治疗时间的长短分成两组:A组共44名患者,术前接受2-4周的常规四联抗痨治疗,或者抗痨治疗更长时间直至ESR、CRP、体温降至正常。常规四联抗痨治疗,即:链霉素20mg/kg. d,最大剂量1.0g,肌注,每天1次;异烟肼,5 mg/kg. d,最大剂量300mg,顿服;利福平10mg/kg. d,最大剂量600mg,顿服;吡嗪酰胺25mg/kg. d最大剂量2.0g,空腹一次顿服。B组共40名患者,术前化疗不到一周(平均4天),除四联抗痨外,术前3天加用异烟肼0.2g静滴(Bid)。术后两组患者继续四联抗痨18个月,佩戴支具保护至少1年,出院后定期复查X平片(术后三个月、六个月、一年,以后每隔半年复查一次),术后复查体温、ESR、CRP(两天、一周、一个月、三个月,以后每隔半年复查一次),术后复查神经功能(术后一周、术后两周、术后三个月、术后六个月,以后每隔半年复查一次)。根据复查时生化指标、临床表现、影像学变化与术前进行比较。每位患者都获得了平均20个月的随访(12个月-36个月)。结果:所有病例术后均无结核杆菌播散、无术后复发,无内固定松动,术后一周体温恢复至正常水平,术后ESR、CRP等指标明显下降,一个月复查ESR、CRP均回复到正常水平。A组术后半年复查神经功能平均恢复1.2级(1-3级),B组患者术后半年后神经功能平均恢复2.6级(1-4级)。结论:对于脊柱结核并截瘫患者,不一定非要ESR、CRP等生化指标降到正常水平,提前手术是相对安全的,同时能显著提高脊柱结核病截瘫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治愈率,不增加复发率。也可以大幅度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明显减少了因长期卧床而导致的并发症,并且可以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当然也要强调以下几点:只要ESR、CRP等生化指标有下降的趋势就可以提前手术,术前一段较短的时间(小于1周,平均4天)的有效抗结核疗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