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作为一次政治盛会的全国“两会”,由于涉及国计民生,因而历来是媒体和民众关注的焦点。新闻媒体对新闻事件的报道过程,实际上是对其相关事实进行选择和重组,并最终予以呈现的一个过程,媒体对我国“两会”的报道亦然。不过,由于各个媒体性质、定位等存在差异,不同的媒体对“两会”的呈现也不尽相同。本文在新闻框架理论的视角下,选择《南方日报》和《南方都市报》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两报“两会”报道的不同。研究选择两报三月份的报道作为具体的样本,采用内容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作为主要研究方法,并根据编制的具体类目,将得到的数据录入专业软件进行详细的对比分析。《南方日报》和《南方都市报》对“两会”的建构是否相同?如果不同,有哪些不同?促成这种建构的原因或影响因素有哪些?这些是本文主要研究的问题。根据实际研究需要,本文将上述问题从新闻文本内在结构的高、中、低三个层次予以细化,然后进行具体的对比分析。以框架理论的视角研究两报对全国“两会”的报道,呈现两份报纸对新闻事实的不同建构,丰富当前报纸的研究是本文立论的意义出发点。本文共由四个章节组成。第一章为绪论部分,内容包括研究背景、意义、目的介绍;对“两会”和框架理论的研究综述;研究方法和研究设计概述。第二章为两报“两会”报道框架的具体分析,主要是从两报的主题结构框架、图式框架、文本写作风格三个面向进行具体的分析,通过分析,我们得出了两报不同的“两会”报道框架,分析结果也呈现出了两份报纸报道框架的差异性。第三章为两报“两会”报道的理念和策略分析,内容主要侧重分析各层次框架间相互影响的关系,并从报道理念、“两会”报道方案及策略出发,进行具体的比较,这部分实际上是两报报道框架形成的原因以及主导两报框架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第四章为本文的结语部分,主要是对本文研究过程、结果的简要总结。在本文中,第二章和第三章为整个研究的主体部分,侧重解决“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通过本文研究,我们发现:《南方日报》和《南方都市报》2012年全国“两会”的报道框架存在较大不同;在两报各自报道框架形成的过程中,文本框架内在结构的高层次、中层次、低层次框架共同起着作用;新闻组织层次、个人认知层次、宣传与报道方案均是不同框架形成的影响因素,其中,又以新闻组织层次对报道框架形成的影响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