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温州村”在杭州具有两个特殊的唯一性:其一是,“温州村”不是城中村,而是杭州城市中唯一一处产住混合的开放式城市社区,具有特殊的历史发展背景;其二是,“温州村”中的菜场是杭州市目前现存唯一一个定位为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却位于城市社区内部、不与城市道路直接相邻的城市菜场。而在如今的城市中,这一特殊的城市空间却呈现出衰败的物质表象与活跃的社会内涵之间互相“矛盾”的图景。在作者对其的调查研究中发现,“温州村”这一社区中存在一条“规则”。在这条“规则”的指导下,“温州村”的公共空间被单元化分配给拥有者,其物质空间与社会空间能直接通过空间拥有者与潜在使用者之间的协调进行再匹配,以实现“自动”调配空间资源的目的,并最终使其公共空间呈现出一种“错位拼贴”的景象。“温州村”的特殊历史是这一“规则”得以出现的背景,菜场是这一“规则”得以持续至今的“诱因”,摊贩是这一“规则”得以发展与维持的“再营造”单元。在当下城市发展从增量开发向存量更新转型的背景下,如何使城市能“自动”完成从低效率用途向高效率用途、从低效率使用者向高效率使用者的转化,减少交易成本,实现空间资源的再调配,成为设计的核心问题。因而“温州村”中存在的这一“规则”具有其特殊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从物质的、历史的、感知的三个角度描述了“温州村”的公共空间,并概括其演变过程中的“规则”的要义;继而从菜场、摊贩、空间格局三个方面,阐释了在“规则”指导公共空间演变的过程中,菜场为何得以持续不断地发挥着“诱发”的作用,摊贩如何通过他们的行为促成了“规则”的发展、菜场的改造以及相关利益群体的共识,公共空间又是如何在空间功能、空间格局、社会关系三个方面呈现出这一“规则”的作用的;最后总结指出这一“规则”在“温州村”这一社区中的现实意义,以及其对城市发展的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