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场-摊贩-空间格局:“温州村”公共空间演变“规则”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lingfengi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温州村”在杭州具有两个特殊的唯一性:其一是,“温州村”不是城中村,而是杭州城市中唯一一处产住混合的开放式城市社区,具有特殊的历史发展背景;其二是,“温州村”中的菜场是杭州市目前现存唯一一个定位为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却位于城市社区内部、不与城市道路直接相邻的城市菜场。而在如今的城市中,这一特殊的城市空间却呈现出衰败的物质表象与活跃的社会内涵之间互相“矛盾”的图景。在作者对其的调查研究中发现,“温州村”这一社区中存在一条“规则”。在这条“规则”的指导下,“温州村”的公共空间被单元化分配给拥有者,其物质空间与社会空间能直接通过空间拥有者与潜在使用者之间的协调进行再匹配,以实现“自动”调配空间资源的目的,并最终使其公共空间呈现出一种“错位拼贴”的景象。“温州村”的特殊历史是这一“规则”得以出现的背景,菜场是这一“规则”得以持续至今的“诱因”,摊贩是这一“规则”得以发展与维持的“再营造”单元。在当下城市发展从增量开发向存量更新转型的背景下,如何使城市能“自动”完成从低效率用途向高效率用途、从低效率使用者向高效率使用者的转化,减少交易成本,实现空间资源的再调配,成为设计的核心问题。因而“温州村”中存在的这一“规则”具有其特殊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从物质的、历史的、感知的三个角度描述了“温州村”的公共空间,并概括其演变过程中的“规则”的要义;继而从菜场、摊贩、空间格局三个方面,阐释了在“规则”指导公共空间演变的过程中,菜场为何得以持续不断地发挥着“诱发”的作用,摊贩如何通过他们的行为促成了“规则”的发展、菜场的改造以及相关利益群体的共识,公共空间又是如何在空间功能、空间格局、社会关系三个方面呈现出这一“规则”的作用的;最后总结指出这一“规则”在“温州村”这一社区中的现实意义,以及其对城市发展的启示意义。
其他文献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世界性问题,应对人口老龄化是我们大家需共同面对的课题。本论文以南京为例,对建设适宜老年人的城市公园绿地进行全面系统分析,为老龄化社会如何科学开展城市规
书院制住宿建筑最早发源于英国的独立学院,后转变为住宿学院,在美国、香港等不同国家和地区该模式得到不断的效仿。书院制住宿建筑的发展也是西方住宿学院模式本土化的一个过
受国家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影响,中小学校建设规模将进一步加大,在这样快速建设的背景下,学校建筑能否多元灵活设计并适合未来使用就显得更为重要。论文首先从国内外的中小学教
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的背景下,福建省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通过城市更新全面提升城市功能,令城市拥有强大的竞争力是闽南城市面临的课题。本文着重研究闽南特色小城市更新,围绕
墙体自保温系统具有耐久性耐候性良好,防火性能佳,施工便捷,综合经济效益好等优点,已成为我国夏热冬冷地区外墙保温系统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在我国全面推进建筑节能工作的背
学位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然而我国的养老设施的严重滞后,制约了老年人事业的发展。本文就是在人口老龄化加速这个大背景下,探索目前居住区
乾隆年间,高宗为了存贮《四库全书》,仿照宁波范氏天一阁,在全国范围内兴建了七座藏书楼。其中北方四座均兴建在皇宫和离宫中,分别是紫禁城文渊阁、圆明园文源阁、避暑山庄文津阁
自古以来,木材一直在世界各地的建筑中大量使用,是最古老的建筑材料之一。到了近代,木材受到自身天然性能的限制,渐渐不能满足建筑功能的要求,加上新材料的发展,木材逐渐被忽视。但
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剧,不断改善的民生与城市环境建设之间的关系成为目前最瞩目的社会问题。城市河流生态景观的建设成为城市尝试回归自然属性的重要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