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保障安全的饮用水供应,关乎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关乎社会的平稳运行,关乎经济的绿色发展。然而,随着水源水污染问题日趋严重,传统的水处理工艺难以有效保证安全稳定的饮用水生产供应。在这一背景下,预处理工艺和深度处理工艺等水处理技术逐渐被应用到既有水厂的提质改造和新建水厂的设计建造中来。供水厂是饮用水安全保障体系“水源-水厂-管网-用户”的重要环节,供水厂的运行管理水平直接关乎其保障安全供水的能力。在国家“十一五”、“十二五”水专项期间,对化学预处理工艺开展了一定的研究,但是在化学预处理工艺运行管理技术方面有所欠缺,制约了该工艺标准化体系的建立,也限制了其更广泛的应用。本研究依托国家“十三五”水专项“城镇供水厂预处理工艺运行管理关键技术评估及标准化研究”专题,对化学预处理工艺运行管理关键技术进行了梳理凝练和评估验证,以促进该工艺的推广应用和长远发展。首先,对与化学预处理工艺运行管理相关的技术内容作了分析与凝练。对化学预处理工艺进行了系统的分析,针对臭氧、高锰酸钾、二氧化氯、粉末活性炭四种预处理药剂,从应用范围、技术条件、技术效能三个方面作了总结。在此基础上,凝练出了供水厂化学预处理工艺运行管理关键技术,包含水质分析、方式选择、参数调整、设备维护、人员培训、制度建设等内容。其次,开展了技术评估工作。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以实用性、稳定性、系统性、经济性、创新性为一级指标,并进一步细分出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构建出化学预处理工艺综合评估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结合专家打分,计算得到一级指标权重,结合三级指标专家打分分数,加权计算得到最终评分,完成对四种化学预处理工艺的技术特征评估。同时又进行了技术优化评估,明确了各运行管理关键技术的发展潜力,为技术优化和标准化工作提供依据。最后,进行了供水厂实例评估验证。到应用化学预处理工艺的城镇供水厂开展实地调研与人员访谈,搜集必要的水质数据、了解水厂预处理工艺的运行模式、生产管理制度等相关资料。通过在水厂生产层次开展技术评估,初步验证了综合评估体系的可靠性与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