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字不仅是传统也是现代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多处对写字教学与写字质量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包括学生的写字姿势、书写技能、书写习惯、书写质量,在此基础上,逐步要求书写流利……新的课程标准对于写字教学和写字质量的高要求值得我们重视。然而,2013年教育部颁布了《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征求意见稿)和“零起点”教学新规,为小学低年级写字带了诸多困难。“零起点”背景下写字教学的内涵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第一,儿童在入小学前,不需要以任何的学科知识积累作为进入条件和基础。在知识上,“白纸一张”的孩子即可以进入学校学习写字。按照学校和老师的要求来学习,循序渐进,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第二,在写字教学中,不以部分孩子可能已掌握的知识多少为教学起点,而是结合全体学生已有的生理、心理经验,以课程标准的要求为依据开展写字教学。因此,在充分了解了“零起点”教学背景后,需要对写字教学方法以及教材进行重构,提炼出适合低年级学生的教学方法,形成适合的教学策略。本论文以“零起点”背景下低年级写字教学为中心,第一章对相关文献及理论进行梳理,为改进低年级写字教学寻找理论基础。低年级学生手部肌肉力量的控制尚未良好地形成,教学中要着重提升他们的肌肉力量和控制。在注重生理发展的同时还要帮助学生调整好心态,训练高情商、感知新环境、养成写字好习惯。第二章运用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对“零起点”背景下低年级学生写字教学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并梳理了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在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有:同一班级中学生的写字水平参差不齐、不良的写字习惯很难纠正、教师缺乏对低年级学生写字生理及心理发展的认知、教师缺乏针对低年级写字教学的科学指导方法,以及缺乏针对低年级学生写字教学的特殊教材等问题。第三章笔者结合了多年低年级写字教学实践,对上述问题就教学方面提出了改进建议:在教学汉字与笔画之前,增加针对低年级书写的笔法训练,使得手部还未完全发育好的低年级孩子的掌内控笔能力得以提高。在教授笔画时,为学生降低难度,细化每一个笔画的讲解,使得学生写出的笔画既正确又美观。教学中还需要高度关注学生早期书写时生理与心理发展特征,给予学生更多的宽容和理解。第四章提出结合“零起点”学生的学情,设计“班本化”教材;循序渐进,分解笔画;利用辅助定位,摆好间架结构,从而帮助刚入学的学生提升写字水平,完成从“不会”写字到写出一手好字的过渡。对于写字教学的研究虽然很多,但是缺乏专门针对“零起点”背景下低年级学生写字教学的实践与探究。本研究试图研究低年级学生手部精细动作的发展、结合心理学等多领域,从低年级写字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和症结入手,梳理和挖掘前人的探索经验,并提出以下三点创新点:1.在学习领会了教育部关于“零起点”教学新规后,遵循“零起点”教学新规,从零开始探索,结合教学实践,提出自己的建议,减轻学生的负担以及家长、教师的焦虑,循序渐进,使学生得到正规系统的写字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结合多年低年级写字教学实践,明确指出:写字教学不能仅仅关注学生的字写得好不好,而应该对学生的生理与心理发展特点有更多的认识。提倡增加针对低年级学生手部肌肉发展的笔法训练,帮助他们提高掌内控笔能力;拆分并细化每一个笔画的讲解,降低难度,循序渐进,并在评价环节给予学生更多理解和宽容,使学生收获良好的学习心理。3.提出结合“零起点”学生的学情,设计“班本化”教材,循序渐进,分拆笔画;利用辅助定位,摆好间架结构,从而帮助刚入学的学生提升写字水平,完成从“不会”写字到写出一手好字的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