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中低温集热耦合二氧化碳捕集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sunnus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是实现CO2减排的重要手段与战略性选择。然而,CO2捕集过程需要消耗电厂大量的蒸汽,降低了电厂的出力,使机组的运行长期偏离设计工况。中低温太阳能集热器具有类型多、集热温度范围广的特点,利用太阳能集热来取代电厂抽汽进行二氧化碳捕集是降低火电厂能量损失的有效措施。因此,本课题针对太阳能耦合二氧化碳捕集的思路展开相关的理论与实验研究。首先,从工程热力学与化学热力学的交叉领域出发,揭示了能量转化利用过程燃料转化、动力循环以及气体分离的能流与物流的变化规律,建立了系统能流与?流模型和CO2捕集最小化机理,分析了CO2捕集与压缩过程的热力学效能变化。研究表明,对于直接燃烧过程,燃料转化过程的品位匹配度最差,?损失最大;太阳能集热?效率受太阳能热效率与集热品位的影响,其与电厂的耦合降低了耦合系统的?损,体现了太阳能的优势。其次,吸收剂研究方面,针对离子液体独特的优势,选定了[bmim][BF4]离子液与不同醇胺溶液组成复配溶液。通过研究复配溶液在不同配比、不同温度下的密度、粘度特性,得到了复配溶液密度与粘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考察了复配溶液的吸收性能,优选出吸收性能比较优异的复配溶液。研究发现,离子液体与醇胺溶剂的复配可以大大降低吸收剂的密度和粘度,MEA与[bmim][BF4]的复配具有最好的CO2溶解度。而后,建立了实验室规模的CO2吸收-解吸实验装置。研究了吸收塔、解吸塔单塔运行实验,考察了烟气中CO2含量、吸收液流量、贫液CO2负荷对吸收塔吸收的影响,同时研究了富液CO2负荷、流量等对解吸的影响;对吸收-解吸进行了循环实验,优化了CO2捕集能耗。结果表明,当循环系统L/G在4.0左右时,再生能耗最低,达到4.2MJ/kg CO2。同时,设计了槽式太阳能集热器与菲涅尔太阳能集热器的集热系统,测试了两组集热器的集热特性;实验研究了太阳能与CO2捕集系统的运行特性。实验研究表明,二者的集热温度可以达到再沸器的温度需求,太阳能可以部分地或完全实现CO2捕集能耗的取代,但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减弱。在一定的热源温度波动下,捕集系统具有一定的自适应能力,但再生能耗在38MJ/kg CO2之间变化。最后,提出了以地热能为热源的集成系统方案,利用中低温地热能辅助CO2捕集。利用典型300MW电厂和典型地热资源对集成系统进行了技术经济性分析,考察了相关参数对系统经济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无地热辅助的传统电厂的COE和COA,当地热流体温度高于160℃时,利用地热的辅助可以获得更低的COE和COA。最后对地热的梯级利用可以提升系统的发电效率0.82%。
其他文献
众所周知,随着社会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之前在临床上难以治疗和治愈的病症现如今都已经可以通过适当的替代与治疗来解决这些问题。而其中之前最困扰人们的有关肾功能障碍
相比直齿锥齿轮,螺旋锥齿轮有着承载能力强、传动平稳、噪声小的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工程机械等领域。同时,由于传统螺旋锥齿轮采用局部共轭的设计方法,需要对
由于氢气具有可再生、高能量密度和环保等特性,所以氢气被认为是当代最有潜力的能源载体。在各种氢气生产技术中,结合可再生能源发电为动力的碱性水电解制氢气是目前最具前景
目的:分析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在深度烧伤创面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深度烧伤创面修复患者50例,将其根据入院顺序号进行分组
控制系统稳定性好,自动化程度高,产品质量稳定可靠是评价设备优劣的标准。在新型冷轧带肋钢筋生产线中,安阳合力采用西门子工业控制产品,将工业以太网、DP总线控制与生产工艺
本文主要从政治职能变迁的视角来考察近三十年城市民族工作的建设历程。立足民族政治学的视野,可以发现政府在处理城市民族公共事务中的职能发生了明显转变,呈现出较为清晰的
当今世界,为了应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资源紧张的矛盾而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柔性直流输电以其功率独立控制、调节灵活、谐波水平低、无需无功补偿、没有换相失败问题,特别
本文使用2004年经济普查数据考察我国国有企业、私营企业、港澳台资企业及外资企业员工的工资和福利差别,并试图分析其原因。统计结果显示:私营企业员工的工资和福利都明显处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其典型病变是在黑质致密部、蓝斑神经元,上述部位多巴胺(dopamine,DA)能神经元出现变性、凋亡、缺失
锦鲤疱疹病毒(Koi herpesvirus,KHV)是一种高传染性,高致病性,高死亡率的锦鲤疱疹病毒病(Koi herpesvirus disease,KHVD)的病原体又称鲤疱疹病毒3型(Cyprinid herpesvirus 3,CyH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