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回顾性比较应用同种异体心脏移植和非移植外科治疗缺血性心肌病的疗效,为将来缺血性心肌病治疗方案选择提供依据。病人和方法2000年1月至2008年1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外科收治缺血性心肌病患者86例,入选标准为术前心超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or,EF)<0.35。其中男性78例,女性8例,年龄36~79岁,平均60.5±9.79岁。结合冠脉造影、心超、核素扫描和多巴酚丁胺试验结果,评估目标血管条件及存活心肌情况,将患者分为移植组和非移植组。比较其术前、术后心功能资料(NYHA、射血分数等)的变化及远期生存情况。结果移植组12例,均为男性;年龄40~67岁,平均55.8±9.1岁;手术方法为经典法和双腔法;无手术死亡和围术期并发症。非移植组74例,其中男性66例,女性8例;年龄36~79岁,平均63.3±9.28岁;手术内容包括:1、冠脉血运重建71例,平均搭桥3.26±1.14支/例,其中使用动脉54支,静脉177支,搭桥方法包括MIDCAB、OPCAB和CABG;2、心室成形35例;3、瓣膜修复17例;4、干细胞移植13例;5、室性心律失常外科消融术1例;应用IABP辅助50例(67.6%),IABP+ECMO1例(1.4%);手术死亡8例(10.8%),围术期并发症包括出血再次开胸止血1例(1.4%),切口感染3例(4.1%),肾功能不全3例(4.1%),低心排11例(14.9%),总的并发症14例(18.9%)。非移植组围术期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高于移植组(p<O.05)。随访5~95月,平均35.47±24.51月,移植组远期死亡1例(8.3%),非移植组远期死亡2例(3.0%),远期死亡率非移植组低于移植组(p<0.05);心血管事件再发生移植组1例(8.3%),非移植组6例(9.1%),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远期生存率无明显差异(p>0.05);移植组射血分数从术前的0.27±0.06提高到术后的0.67±0.06(p<0.05),舒张末左室直径从术前64.2±9.46cm降至术后45.9±5.61cm(p<0.05),收缩末左室直径从术前51.9±10.03cm降至术后29.1±5.04cm(p<0.05),心功能有明显改善;非移植组射血分数从术前的0.33±0.02提高到术后的0.47±0.09(p<0.05),舒张末左室直径从术前61.8±6.95cm降至术后58.1±9.23cm(p<0.05),收缩末左室直径从术前47.6±8.33cm降至术后43.4±11.52cm(p<0.05),心功能也有明显改善,但改善程度差于移植组(p<0.05)。结论选择合适病例,在完成血运重建的同时行心室减容和心室几何重建,对有指针的行二尖瓣成形术,非移植疗法治疗缺血性心肌病住院死亡率高于心脏移植,但二者中期随访疗效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