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3+/Yb3+掺杂钼酸钆纳米晶上转换荧光特性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yufengs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稀土掺杂材料的上转换荧光性质的研究已经取得相当成果,但是就应用而言,上转换发光强度仍然有待提高。基质选择会直接影响稀土发光材料的发光强度,所选基质不仅要求声子能量低,而且需要具有较高的化学稳定性。钨酸盐和钼酸盐材料由于其具备较好的基质条件,而且合成比较简单,成为近几年的研究热点。本文采用Gd2(MoO43作为基质,通过优化稀土离子掺杂浓度及敏化剂共掺的方法研究其荧光特性,分析了各种因素对其测温灵敏度的影响。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不同Er3+掺杂浓度的Gd2(MoO43纳米晶材料。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X射线能量色散谱(EDS)和X射线衍射(XRD)技术对样品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从XRD图谱发现不同浓度掺杂下的样品均为单斜晶相,表明Er3+离子已经完全进入基质晶格。测量了不同Er3+掺杂浓度样品的上转换荧光光谱,发现当Er3+掺杂浓度为20%时荧光强度达到最强。表明Gd2(MoO43具有较大的猝灭浓度,是一种优秀的上转换发光基质。用980nm半导体激光器以及纳秒脉冲激光器激发,分别测量了不同功率激发下样品的上转换荧光光谱和荧光寿命,进而对该基质强绿光弱红光的现象给出解释。制备了Er3+/Yb3+共掺的Gd2(MoO43纳米晶,进一步优化了稀土敏化剂Yb3+的掺杂浓度。使用980nm半导体激光器对样品进行激发,测得了不同功率激发下的上转换荧光光谱。对激发功率和相应波长的上转换荧光峰强度取对数,作出双对数曲线,对上转换荧光机制作出定性分析。研究发现红绿光的荧光强度比随Yb3+离子掺杂浓度的增加呈先增长后减弱的趋势,结合上转换能级图对这一现象给出解释。利用Er3+2H11/24S3/2两个能级热耦合能级实现了测温。这两个能级的辐射跃迁分别产生530nm和550nm附近的发光峰,利用荧光强度比随温度的变化曲线拟合得到测温灵敏度的表达式。得到了最佳的测温范围以及最高的测温灵敏度。考虑到测温过程中,激光的对样品激发的同时会对样品加热,引起样品表面温度与实测温度有所不同。采用不同功率的激光激发样品,研究了激发功率对灵敏度的影响。另一方面,敏化剂会增加对泵浦光的吸收,给样品带来热效应。在58mW的980nm激光激发下,研究了不同Yb3+掺杂浓度的样品的测温灵敏度,并给出相应解释。
其他文献
少模光纤(fewmodefiber,FMF)是指传输的模式介于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之间,可以同时传输基模和少数几个(通常低于10个)高阶模的光纤,不仅具有单模光纤低模式色散和附加损耗的优点,而且
学位
相对论重离子碰撞时在实验室中形成高温的极端条件并去寻找夸克-胶子等离子体(QGP)的重要手段。在美国的布鲁海文实验室的相对论重离子对撞击机(RHIC)和欧洲核子中心的大型强子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