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K3R5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与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广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odsky4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teroid-induced 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SANFH)是一种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而引起的严重代谢性骨科疾病,股骨头内血液供应受损,导致骨细胞及骨髓成分的坏死,从而改变股骨头结构,诱发塌陷形成和关节功能障碍,股骨头坏死已成为成年人主要的致残疾病之一,严重影响患者后期的生活质量。DNA甲基化是最广泛研究的表观遗传机制,调节细胞中多种生命活动,包括细胞分化、转录、染色质结构等,课题组前期通过全基因组甲基化测序方法找到磷酸肌醇3-激酶调节亚基5(PIK3R5)基因启动子在SANFH中存在高甲基化状态,可能在SANFH中有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本研究着眼于PIK3R5基因在SANFH中甲基化水平的验证和其调控机制的探究。方法1、收集确诊为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和股骨颈骨折病人的股骨头样本,共28例,根据病人病例分别筛选出满足条件的3例实验组和3例正常对照组。采用全基因组甲基化测序结合UMI绝对定量转录组测序技术对6例股骨头样本测序,甲基化差异基因筛选条件为甲基化水平差异倍数log2FC的绝对值大于0.3,P<0.05,且位于基因的promoter区域。UMI转录组测序结果筛选条件为m RNA表达差异倍数log2FC的绝对值大于1,且P<0.05。重新收集样本,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例,利用甲基化特异性PCR对候选基因PIK3R5的甲基化水平进行验证。m RNA表达层面上,则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 PCR)检测股骨头组织中PIK3R5和PI3K的表达。然后提取股骨头组织的蛋白质,应用Western Blot定性分析并检测PIK3R5及下游基因PI3K的蛋白质表达水平。2、第二部分采用新西兰大白兔进行验证实验,准备好20只健康状况良好的大白兔,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只,实验组用内毒素联合甲泼尼龙构建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对照组则用生理盐水进行对照实验。模型构建完成后使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检查,从实验组结果中筛选出较为明显的3只兔子,对照组也选3只,用于后续实验。苏木素-伊红染色可以直观观察两组在组织形态上的差异情况,同时,应用q PCR和Western Blot实验分别从m RNA表达水平及蛋白质表达水平上对PIK3R5和PI3K进行验证。结果1、人股骨头组织全基因甲基化测序结果显示,PIK3R5基因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组织中甲基化水平高于正常股骨头组织(log2FC=0.38,P<0.05),且UMI绝对定量转录组结果提示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PIK3R5的m 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log2FC=-1.28,P<0.05)。甲基化特异性PCR验证结果显示,8例股骨头组织中PIK3R5基因启动子均存在不完全性甲基化修饰,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的甲基化水平要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q PCR结果显示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组PIK3R5和PI3K的m RNA表达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Western Blot实验结果与q PCR结果一致,在蛋白表达水平上,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组织中PIK3R5和PI3K均低于正常对照组。2、核磁共振成像结果显示我们成功构建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兔模型,实验组的T1WI呈现低信号改变,有异常斑点状阴影出现,而T2WI中股骨头部位有较高信号出现,同时伴有少量关节积液。组织病理学上,HE染色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和实验组中骨小梁均有不同程度的变纤细,股骨头坏死实验组表现得更加明显,而且存在中断的情况,骨质紊乱,不清晰,部分范围出现骨小梁断裂,发生骨坏死,髓腔内脂肪细胞数量增多,体积变大,并且融合成泡状。在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模型中,q PCR结果和Western Blot结果与人组织结果一致,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组织中PIK3R5和PI3K的m RNA表达和蛋白质表达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1、PIK3R5基因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中存在甲基化修饰,且水平增高,与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有密切联系。2、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中,PIK3R5的表达水平降低,PI3K的表达也降低,而PIK3R5是PI3Kγ复合体的一种调节亚基,因此,我们推测PIK3R5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生和发展。
其他文献
目的:椎间盘退行性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DD)是脊柱退变性疾病发生发展的必要前提条件和病理生理基础,包括椎间盘膨出,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和椎体滑脱,主要表现为腰背痛,神经感觉异常,行走困难等,其已经成为全球最常见的骨骼肌肉疾病之一。目前,国际椎间盘退行性变仍采用对症干预治疗,不能从根本上减缓或逆转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因此,关注椎间盘退行性变的发病机制
学位
第一部分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特异性circRNAs、miRNAs和mRNAs的筛选研究背景: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以全身性炎症和病理性成骨为特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影响骶髂关节和脊柱。AS通常于20岁或者30岁左右发病,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例约为3:1。AS的诊断主要根据临床和放射学的标准。骶髂关节炎的放射学证据是该疾病的晚期特征。早期诊断和治
学位
期刊
在老龄化人群中,尤其是绝经后妇女,骨量和骨微结构迅速减少,导致骨质疏松症和其他溶骨性疾病的发生。骨质疏松的本质是骨微结构的破坏,这是成骨细胞主导的骨形成和破骨细胞主导的骨吸收(主要是骨吸收)之间失衡的结果。因此,对破骨细胞形成和功能研究与开发新的治疗靶点和药物成为治疗此类溶骨性疾病的重点。现阶段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如双磷酸盐、迪诺塞布单抗等药物虽然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但其副作用也同样不可忽视。甘草查尔
学位
期刊
期刊
目的小儿恶性肿瘤是儿童罕见疾病,是造成儿童死亡第二大原因,0-14岁儿童恶性肿瘤发病率从1975年的116/1000,000上升至2017年的160/1000,000,呈逐渐上升的趋势。手术切除是最常选择的治疗方法之一,然而对于晚期及转移性患儿而言治疗效果不理想。因此,进一步探讨其分子机制对于早期诊断和更好的治疗策略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主要目的是探讨转录因子FOXM1在儿童常见恶性实体肿瘤中的表达
学位
背景据世卫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布的《2020全球最新癌症报告》,肝癌在全球恶性肿瘤的新发病例中排名第六,且预后极差。目前,肝癌这种疾病的治疗原则仍然是以手术切除方式为主的综合治疗,但各种因素使得肝癌术后再生功能不良而严重限制了肝切除这一有效治疗手段的应用。因此,积极探索肝脏再生功能的潜在机制,促进肝切除后残余肝脏再生修复的研究是肝脏疾病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ink4a/arf基因又称cdkn2a
学位
目的和意义:绘制小鼠不同肝切比例肝切除模型中代谢组与转录组图谱,探究影响肝损伤和肝再生的主要机制与代谢物之间的联系,为改善临床肝切除术预后提供新的治疗方案和理论基础。以上述研究为基础,我们探究了肝切除后肝再生的关键代谢物之一的丙酮酸在肝再生中的作用和功能研究。方法:我们建立了C57/B6N小鼠70%(PHx组)和86%(EHx组)肝切除模型,通过高通量测序来绘制转录组图谱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
学位
目的:通过分析麻醉药物、麻醉时间、麻醉次数、手术类型、手术时患儿年龄、患儿种族、患儿性别等对术后神经认知功能的影响,探讨全身麻醉与婴幼儿大脑发育的相关性。方法:通过查阅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电子病历系统,收集2012~2015年间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过全身麻醉进行手术治疗的0~3岁婴幼儿,并以未接受全身麻醉及手术的同年龄段、同种族、同性别婴幼儿作为相应对照组。应用韦氏幼儿智力量表第四版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