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平原乡村酒店环境景观设计研究——以郫县乡村酒店为例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yandi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乡村酒店脱胎于80年代兴起的农家乐,在乡村旅游市场的引导下,乡村酒店发展迅速,可谓是乡村旅游发展当中重要的载体,它既承载了乡村游客对乡村生活的体验,又突出了乡村的典型景观,是乡村风貌的重要显现。整合并利用乡村良好生态这一最大优势,满足游客的休闲游览需求,同时保证生态的良性可持续,乡村酒店作为这一活动的重要载体,其环境景观的营造值得探讨。如何合理的设计乡村酒店的空间布局、功能空间,突出其独特的文化特性,并保持生态环境的良性可持续发展,提升总体环境品质,为今后的乡村酒店环境景观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是本文的研究目的。  本文选取了川西平原具有代表性地域----郫县,对该区域的乡村酒店进行研究。在选取的8家乡村酒店中,各家特色不同,按照各家所依托环境资源的不同将其分为“文化遗产”资源型、景区型、生产基地;按照其经营项目的不同将其分为综合型和文化型,在此基础上对乡村酒店的功能分区构成进行研究分类并对其景观空间形态进行研究,依据目前已经形成的格局,将乡村酒店的景观空间形态分为沿河岸呈带状式、沿主干道半包围式、沿主干道包围式、围合深入式。另外还对乡村酒店的建筑布局形式、植物配置特点、水体构成模式等重要的环境景观构成要素进行了探讨和总结。最后提出川西平原乡村酒店环境景观设计的一些营建策略如下:  1注重乡村酒店的文化营建,提升环境品质;  2加强乡村酒店的生态培育观念;  3在生态优良的环境下,突出乡村性的体现;  4明确空间定位,合理空间布局,细化重要节点景观空间。  以及川西平原乡村酒店环境景观的营造手法和空间营造的一些方法:乡村酒店主要空间的营造侧重点,在乡村酒店的景观空间营造中提出了基于视觉、生态、心理等不同视角的景观空间营造,另外就是乡村酒店中植物景观营造,在植物景观营造方面总结了一些乡村酒店中比较经典的植物配置。  本文通过对乡村酒店环境景观的研究,得出了一些策略和方法,为今后乡村酒店的建设提供了指引和借鉴;对城乡统筹发展、改善乡村居民的生活条件和乡村经济发展都有积极作用;对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中国美术家协会连环画艺术委员会换届会议  2014年3月20日,中国美术家协会在鲁迅美术学院大连校区召开连环画艺术委员会换届会议。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鲁迅美术学院院长韦尔申,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副书记、秘书长徐里,中国文联美术艺术中心主任丁杰,中国文联美术艺术中心艺术委员会工作部主任咸懿等出席会议。会议由丁杰主持。韦尔申首先致欢迎辞。徐里宣读了《中国美术家协会关于第四届连环画艺术委员会成员的聘任
围绕“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课程的教学改革,针对课时少、内容多、涉及专业知识面广等问题,根据学生毕业后从事的职业所必须具备的岗位能力,借鉴CBE的教学模式,应用现代教学
期刊
邱望湘是我国近现代音乐史上一位卓有成就的作曲家、理论家、音乐教育家。作为作曲家,他一生编创歌曲百余首,为当时的新音乐文化注入了一股清新的活力;作为理论家,他编著了各
当今品牌的起落与竞争太快,太激烈,所以很多品牌的持久性都不是很高。本文从笔者自己的专业出发,以视觉基础系统设计的角度去研究视觉对于品牌的持久性的作用和影响。  品
“暴力美学”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二十世纪末期的影评界,较为广泛的一种观点认为“暴力美学”最早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著名导演萨姆·佩金帕自编自导的西部片当中大量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