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糖尿病心肌病(Diabetic Cardiomyopathy,DC)是一种特异性心肌病,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心肌细胞肥大、变性、灶性坏死,肌丝纤维大量丢失,心肌细胞外间质有不溶性胶原蛋白积聚、纤维化。心肌胶原蛋白I、III(Col I、Col III)是心肌构成的主要成分,与心肌纤维化具有密切的联系,本课题拟观察针刺对实验性糖尿病性心肌病大鼠心肌胶原蛋白I、III(Col I、Col III)表达水平影响。从而可以进一步揭示针刺治疗DCM的作用机制,为针刺治疗DCM提供实验依据和理论基础。方法:1.造模方法:选用70只健康SD雄性大鼠,适应性喂养一周,查血糖正常、尿糖定性试验阴性、动物健康状况良好者随机分为2组,即正常对照组10只,模型制作组60只。模型制作组按55mg/kg剂量一次性腹腔注射(i.p.)1%STZ,注射STZ72h后,剪尾尖采血测定空腹血糖及定性尿糖,空腹血糖≥16.7mmol/L,尿糖+++以上,列入模型复制组。成功造模51只(造模成功率为85%,死亡2只),随机分为针灸治疗组17只、药物治疗组17只、模型对照组17只。2.治疗方法:药物治疗组,根据人鼠体重换算公式,每日上午定时抓取灌胃依那普利15.mg/kg;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每日上午灌胃等体积饮用水;针刺治疗组针刺大鼠肺俞、脾俞、肾俞、足三里、三阴交五个腧穴,隔日捆绑针刺1次,每次30分钟;12周后处死同时取各组大鼠心肌以备进行检测。3.血糖、尿糖及体重测定:采用血糖仪在大鼠禁食12小时后,取大鼠尾尖血进行空腹血糖测定;同时对进行大鼠尿糖定性和大鼠体重检测,每周进行一次。;4.心脏指数测定:大鼠处死后,称量其全心、左心室重量,计算心体比指数(H/B,全心重/体重)和左室重量指数(LVMI,左室重/体重);5. DCM大鼠心肌胶原蛋白I、III免疫组化分析:大鼠心脏组织切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比较各组大鼠心肌中胶原蛋白I、III蛋白染色情况;6.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用(x±s)表示。结果:1.针刺治疗组DM大鼠血糖明显降低,明显增加体重,DM的临床特征明显好转,与模型组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2.针刺治疗组大鼠心脏的H/B及LVMI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3.针刺治疗组大鼠心肌胶原蛋白I、III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4.针刺治疗组与药物治疗组比较显示,两种干预疗法对DM大鼠心肌胶原蛋白I、III表达水平的调节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针刺肺俞、脾俞、肾俞、足三里、三阴交可调节DM大鼠血糖、尿糖水平,可明显改善DM大鼠的一般状态;2.针刺可明显改善糖尿病大鼠心脏的H/B及LVMI,对心肌具有一定的保护调节作用;3.免疫组化结果提示,心肌胶原蛋白I、III参与了DCM的发病过程;针刺可抑制DM大鼠心肌胶原蛋白I、III的表达,其干预效果与依那普利相似;4.针刺治疗糖尿病心肌病,可以通过抑制心肌胶原蛋白I、III的表达水平而发挥治疗DCM的作用,能够有效提高DCM的防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