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第一章:探讨老年患者预测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临界值。第二章:研究探讨老年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前后D-二聚体值预测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的价值及现阶段本院对于肿瘤围手术期患者预防DVT的处理及效果。方法第一章: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2年5月间我院年龄大于60岁的住院患者资料共394例,住院期间每隔1-2周进行D-二聚体检查,对D-二聚体值升高(大于0.5mg/l)或出现LEDVT临床症状的患者,即行下肢静脉血管超声检查,每隔3-5天进行超声复查,且D-二聚体检测时间缩短为每隔3-5天。第二章: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5月行手术的老年肿瘤患者187例。男172例,女15例,年龄平均为75±10岁。所有患者于术前、术后(当日、第1d、2d、3d、5d、7d、10d、15d、20d、1个月)按时测量其D-二聚体,并于术前、术后(每隔一周或出现症状时)行下肢血管超声检查。记录每位患者肿瘤部位、病理类型、术后使用抗凝药与否及使用抗凝药时机,血栓患者出现血栓的时间及部位。结果第一章:对于60-79岁组的高龄患者,当D-二聚体的临界点为0.5mg/l时,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分别为100%、41.8%、71.7%、100%;当其临界点为1.0mg/l时,四个值分别为75.3%、56.4%、71.8%、60.8%。对于80岁及以上高龄患者,当D-二聚体的临界点为1.5mg/l时,四个值分别为100%、35.6%、40.4%、100%;当其临界点为2.0mg/l时,四个值分别为98.7%、50%、46.1%、98.9%,提高了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特异性的同时仍然有较高的敏感性和NPV。第二章:187例患者只有3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所有患者中术前有71例(71/187,占38%)血浆D-二聚体值超过0.5mg/l(平均值为0.83±1.09mg/l);所有患者血浆D-二聚体值手术后当日即有明显升高(平均值为2.55±3.33mg/l),术后第5天出现峰值(平均值为3.97±3.52mg/l),术后一个月平均值仍未恢复至术前状态;腺癌与非肺腺癌患者术前D-二聚体值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3<0.05),且前者高于后者(平均值分别为:1.0±1.25mg/l、0.48±0.54mg/l),术后D-二聚体值比较不存在明显差异(p=0.15>0.05);不同部位肿瘤术后D-二聚体值比较,肺部与消化系统间比较存在一定差异(p=0.007<0.05),其余各部之间不存在明显差异(p值均>0.05)。结论第一章:60-79岁的老年患者,预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D-二聚体临界值定为0.5mg/l较有临床指导意义,而对于80岁及以上的高龄患者,D-二聚体临界值则可定为1.5mg/l。第二章:老年肿瘤患者围手术期传统血浆D-二聚体值预测LEDVT有很高的敏感性但很低的特异性,但仍是目前非常重要的监测方法;术后预防性药物抗凝对于预防下肢DVT有一定效果,但要谨慎使用,抓住最好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