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拖、落锚运动及海底管线防护研究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底管线在海洋工程开发中的意义重大同时风险极高,海底管线一旦破损将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并对环境产生严重污染。海底管线一般埋深较浅甚至不埋,近年来海底管线在近岸海域分布越来越密集,而该海域的船只活动频繁,发生落锚和走锚的概率很大。现有大型商船携带的主锚质量从几吨到几十吨不等,船只停泊时落锚的冲击能量可能直接伤害海管结构。此外,停泊的船只在强风袭来时可能因锚固力不足而发生走锚现象,被拖动的船锚运动轨迹与海底管线相交时,对管线有极大的潜在危害。因此,研究落锚和拖锚对海底管线的破坏模式和防护机理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相比于有关管线安全的其他研究领域(如海管的屈曲、冲刷等),国内外在落锚和拖锚对海管安全的影响和海底管线的防护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通过模型试验、理论推导和数值分析,对不同土质中的拖锚和落锚的运动和动力特性以及对海底管线安全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研究,对海底管线保护结构的作用机理和效果进行了深入探讨。主要工作内容和创新点如下:
  (1)对于无粘性土海床,基于土体的极限平衡理论,引入剪胀角和土楔破坏角提出锚前土楔受力的三维破坏机制,通过分析拖锚过程中任意时刻锚前土楔和锚体的受力体系,建立了拖锚过程中锚的运功轨迹理论模型,结合耦合的欧拉-拉格朗日大变形理论,分析了无粘性土中拖锚时,锚的结构、无粘性土性质指标、拖锚速度等诸多因素对无粘性土海床中拖锚运动问题的影响。同时进行了无粘性土中的大比尺模型试验,验证了理论方法的准确性,试验还研究了土的内摩擦角、锚型、锚的尺寸、初始深度、拖锚速度、水下环境等因素对拖锚过程的影响。(第二章)
  (2)建立了粘性土海床中的拖锚运动轨迹计算模型,在考虑粘性土不排水强度随深度的变化规律基础上,通过分析拖锚过程中任意时刻锚前土楔和锚体的受力,预测锚的运动趋势,在考虑锚的竖向沉降中引入了入土段锚链的受力分析。结合耦合的欧拉-拉格朗日大变形分析方法,研究了锚型、海床粘土强度、水平拖锚速度等对拖锚运动的影响。通过大比尺模型试验测试了不同锚型在粘性土海床中的拖锚运动规律,试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吻合。上述研究分析了走锚状态下锚的运动轨迹,可以用来指导锚地、航线和海底管缆路由区域的规划设计,以尽量减小拖锚对管线的影响。(第三章)
  (3)为防止拖锚轨迹与管线交叉时对海管可能造成的破坏,需要对海底管线进行防护。本文通过大比尺模型试验研究了碎石结构保护海底管线的机理,探求了不同锚型、模型锚尺寸、拖锚速度、碎石保护结构的横截面形状和坡比、碎石强度参数和厚度对保护效果的敏感度;建立了碎石中的拖锚运动轨迹理论计算模型,并基于变分法原理推导了拖锚在碎石中运动的功能泛函方程的解法,理论计算考虑了海床土性、锚型和锚的尺寸、碎石参数指标、水平拖锚速度等参数,可帮助碎石保护结构的设计。另外,采用离散单元法建立了关于碎石中拖锚运动的数值模型,研究了锚进入碎石前的深度和拖锚速度对锚在碎石保护结构中运动轨迹的影响。研究成果可用于指导碎石保护结构的设计。(第四章)
  (4)通过分析落锚的受力体系,建立了落锚在水中、海床中的运动学微分方程,可以预测船只放锚后的落锚全过程中锚的下落速度与深度的关系,用于分析海洋工程中的立管、裸露于海床面或有一定埋深的海底管缆等结构物受落锚冲击损伤的评估;同时,基于耦合欧拉-拉格朗日大变形有限元方法建立了关于落锚在海床中的贯入运动的数值计算模型。通过无粘性土和粘性土中进行了大比尺落锚模型试验,验证了理论计算结果,在碎石中的落锚试验表明碎石层能有效降低落锚在海床中的贯入量。研究结果可以用于确定海底管线防落锚的合理埋深和防护结构设计。(第五章)
其他文献
云计算作为一种新型的计算模式,已经在市场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改变了传统网络计算的服务模式,通过互联网为用户提供动态的服务模型。用户根据这种模式能够随时随地地访问可配置的资源,如网络、存储、应用程序和服务。为了能够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云服务提供商需要在合理利用资源池的情况下管理不同用户请求之间的调度问题,将资源按需分配给用户。因此,研究资源调度对于云服务提供商和用户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市场需求空间的不
学位
机器翻译是利用计算机将一种语言转换为另一种语言的过程,是自然语言处理研究领域的核心任务之一,有非常重要的科学理论研究价值。神经机器翻译(Neural Machine Translation,NMT)因其性能优越已经成为主流的机器翻译方法,也是深度学习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最成功的应用之一。神经机器翻译系统的高性能通常依赖于高质量大规模的训练数据和强大的计算资源,属于数据驱动的翻译方法。但是数据驱动的翻
在离子热合成分子筛体系中加入有机胺如吗啡啉,可以改变最终产物的骨架拓扑结构。随着有机胺加入量的增加,具有AEL、AFI和LTA结构的磷铝分子筛可以被合成出来。利用原位一维和二维多核核磁共振技术系统观测了分子筛的晶化过程,结果表明在合成初期的凝胶中有机胺与离子液通过氢键形成的共模板剂导向了不同拓扑结构的磷铝分子筛。
本文研究了低温寒区钢管短柱和钢管-混凝土(CFST)组合短柱的轴压性能以及大头栓钉连接的双钢板-混凝土组合梁(DSCBs)的抗弯力学性能,以探究低温下梁柱组合构件在轴压或受弯下的作用机制,为寒区桥梁墩柱以及极地油气钻井平台防冰墙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  (1)为研究钢管短柱在低温下的轴压力学性能,开展了28个钢管短柱的低温轴压试验。揭示了钢管短柱在低温轴压下的破坏模式
学位
近年来,我国建筑业正在经历产业升级,提出要大力发展装配式钢结构建筑,而钢结构模块建筑作为装配式建筑的高端产品,凭借施工速度快,制作质量优良、绿色环保等突出优势,得到广泛关注。模块建筑是将模块单元运输到现场拼接而成的建筑体系,可见单元间连接节点是其关键组成部分,既影响模块单元现场安装的效率,同时还影响模块结构的整体性和安全性。然而由于节点操作空间有限,目前大多数单元间连接节点现场安装困难,甚至会在梁
空间网格结构发展至今,随着对其性能的要求的提高,轻质高强材料被广泛应用,铝合金作为当今较为成熟的轻质高强材料,已有很多应用案例。对于铝合金单层网壳,所采用的节点形式主要影响整体网壳的受力性能,结合铝合金不易焊接的特点,国内外多采用装配式节点。  本文提出一种适用于铝合金单层网壳的新型装配式空心毂节点,根据节点构造中各组件的连接顺序确定节点传力路径,结合节点各组件承载力推导出节点的承载力计算公式,用
烹饪污染物对室内空气品质和人体健康有多重暴露影响,有效地排出烹饪污染物十分重要。高效、适用的油烟捕集技术不仅可以维持室内良好的空气品质,还可以降低排风系统能耗和提高油烟过滤设备的效率。而研究烹饪区的空气流动和污染物扩散规律,是优化厨房局部排风系统气流组织和捕获性能的关键,也是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  本文首先通过测量六道典型中式菜肴颗粒物的时序浓度明确了烹饪颗粒物在0.01-10μm范围内的散发特征
过去20年我国人口的快速增长和城镇化的高速发展使得新建居住建筑面积大幅增加。伴随这一过程的是我国居住建筑能耗的高速增长,加剧了我国能源资源的紧缺程度。为了应对这一状况,我国出台了一系列节能政策,包含法律法规、财政激励和标准规范,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根据世界银行研究,中国城镇化水平于2030年将达到70%左右。这意味着我国居住建筑能耗总量将进一步增加。为了应对进一步的能源紧缺,如何系统化地设定我国2
学位
多场耦合问题是岩土工程、工程地质等众多工程领域研究中的重点内容,该问题主要涉及了工程热物理学科与众多学科的广泛交叉。在多场耦合的情况下,如何确定土体孔隙水的渗流、热量的传递、组分物质或者污染物的迁移与扩散等多种过程一直是国内外岩土工程领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该问题的解决可以为很多工程领域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分析手段,对进一步指导实际工程施工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  本文主要采用正则模态法从Biot波
组合结构桥梁自20世纪50年代后得到了迅速发展,从20m~50m跨径的中小跨径梁桥到跨径近千米的斜拉桥和悬索桥,都有组合梁的应用。早期建造的组合梁桥经过几十年运营,由于受到各种荷载、自然环境作用以及材料本身退化影响,已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病害。为解决组合梁桥钢梁腐蚀严重、桥面板易开裂、内部钢筋锈蚀等问题,提出采用耐候钢-UHPC华夫板组合梁的形式来设计和建造组合梁桥,以此改善结构耐久性,提升结构承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