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鳖“浮肿病”病原菌的鉴定及迟钝爱德华氏菌溶血活化基因的克隆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8063181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患浮肿病的中华鳖中分离到三株细菌:分别命名为1号菌、2号菌和3号菌。经形态及生理生化鉴定,1号菌为肺炎克雷伯氏菌,2号菌为温和气单胞菌或者嗜水气单胞菌,3号菌为迟钝爱德华氏菌。对三株菌的16SrDNA序列进行了扩增、克隆、测序和序列分析。序列分析结果显示,1号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血清型亲缘关系最近;2号菌和嗜水气单胞菌的亲缘关系最近;3号菌和迟钝爱德华氏菌最近。综合考虑形态及生理生化特征和16SrDNA序列分析结果,可以判定,1号菌是肺炎克雷伯氏菌,2号菌是嗜水气单胞菌;3号菌是迟钝爱德华氏菌。后肢肌肉注射感染实验表明,1号菌与2号菌在本试验中没有造成中华鳖的死亡,不是致病菌,3号菌对其有很强的致病性。药敏实验中,发现三株菌的药物敏感性有较大差别。1号菌对氯林可霉素、丙氟哌酸不敏感。2号菌对青霉素、四环素、痢特灵、林可霉素不敏感。3号菌对青霉素、万古霉素、氨苄青霉素、苯唑青霉素不敏感。应用PCR扩增,从迟钝爱德华氏菌染色体DNA扩出爱德华氏菌溶血活化基因,DNA序列分析表明:克隆的片断由599个碱基组成。与高大庆等人分离的eha同源性为100%。本研究通过对水生动物细菌疾病的快速诊断以及爱德华氏菌溶血活化基因的研究,为今后爱德华氏菌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其他文献
摘要: 本文旨在探讨公示语的翻译的特点、功能意义,并从纽马克的交际翻译理论出发指出公示语的翻译存在的问题,提出在公示语翻译中如何在译语中体现源语的交际策略。笔者认为在翻译公示语时,译者应该熟知公示语的语言特点及其功能意义,了解中外文化差异,并将译文读者的文化习惯放在首位,使公示语的译文起到与源语的相似的公示作用,从而促进汉语公示语的英译工作,更好地发挥公示语在全球化的当今世界中的国际文化交流作用。
在初中英语中,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写作训练是提升学生英语水平的主要手段,也是英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为了使学生能够准确地运用自身所学习的词汇,教师应当以学生的语法水
课堂教学是生物学科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但是决不能忽视在实践活动中进行德育教育,教师要充分认识生物教学的实践活动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要善于认识各种教
核心素养的人才培养目标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教育发展趋势,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进行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在初中历史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也要认真分析本学科的核心素养内涵,结
被动语态是一个大家都熟悉的语言现象,也是英语、法语和汉语中所共有的语言现象.本文通过分析比较得知英语、法语和汉语的被动语态在句法上有很多差异.正确地掌握英语、法语
情境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方式,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课堂热情,让学生自主的学习和探究数学知识,促使学生进行独立的思维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