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树突状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一种以气道高反应(airway hyper responsiveness, AHR)、气道炎症和气道重塑为特征的常见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之一。气道炎症表型影响哮喘患者临床表现和对治疗的选择和反应。尽管诱导痰技术是目前鉴别气道炎症表型的金标准,但临床实践当中仍需要更简单易行的方法能够判断气道炎症表型。有些研究发现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对于痰嗜酸粒细胞有预测作用,但另外一些研究质疑这一观点,且预测的准确程度不一。故本文选择临床上需要监测嗜酸粒细胞调整治疗的未控制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外周血细胞及其他参数能否快速、有效地预测痰嗜酸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难治性哮喘是另一重要哮喘临床亚型,临床上诱导痰细胞可帮助鉴别诊断和调整治疗。准确地区分气道炎症类型,为将来开展针对性的靶向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我国目前尚缺乏比较详细的难治性哮喘临床特征和气道炎症表型分布的研究。目的1.探讨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及各种外周血细胞比值对于未控制哮喘患者痰嗜酸粒细胞的预测作用。2.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及各种外周血细胞比值对于未控制哮喘患者痰中性粒细胞的预测作用。3.了解难治性哮喘临床特征和气道炎症表型分布情况。方法分别以未控制哮喘和难治性哮喘为研究对象,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受试者病史,血、痰标本,肺功能等临床资料。运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及中位数(四分位距)描述:计数资料以率、构成比、相对比及频数分布等表示。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样本均数间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非参数检验。ROC曲线评价血细胞和痰细胞的相关关系。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未控制哮喘患者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及相关参数与痰嗜酸粒细胞百分比呈阳性正相关。ROC曲线显示外周血嗜酸粒细胞百分比是痰嗜酸粒细胞最好的预测指标,曲线下面积是0.907(p<0.001)。最佳的临界值是2.7%,检测到嗜酸粒细胞性哮喘的敏感性92.2%,特异性75.8%。外周血嗜酸粒细胞绝对值也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是0.898(p<0.001),最佳临界值为0.26×109/L。血嗜酸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和血嗜酸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比值在嗜酸粒细胞性哮喘患者中显著升高。2.未控制哮喘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痰中性粒细胞呈阳性弱相关(r=0.219,P=0.005)。中性粒细胞性哮喘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显著升高。血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预测中性粒细胞性哮喘的准确性较差。3.难治性哮喘患者男性多见(20/35),平均年龄41.4岁,病程平均14.3年,既往仅8.6%(3/35)参加过哮喘宣教活动,61.1%(21/35)合并过敏性鼻炎,31.4%(11/35)合并慢性鼻窦炎,20.0%(7/35)合并鼻息肉,14.3%(5/35)合并胃食管反流病。37.2%(13/35)有吸烟史。65.7%(23/35)近1年使用过全身糖皮质激素,年治疗花费平均达2.2万元。FEV1%预计值均值为63.9%,其中FEV1%预计值小于80%的29例(82.9%),60.0%(21/35)支气管舒张试验阴性,提示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气道炎症表型示嗜酸粒细胞性哮喘占50%(16/32),中性粒细胞性哮喘占28.1%(9/32),混合性粒细胞性哮喘占21.9%(7/32)。高达45.7%(16/35)患者使用OCS治疗。结论1.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及其比值参数可以准确地预测未控制哮喘患者嗜酸粒细胞性哮喘。血中性粒细胞及其比值参数不能准确地预测中性粒细胞性哮喘。全血细胞计数是临床上监测未控制哮喘患者简便快捷的有效手段。2.难治性哮喘患者以男性多见,吸烟率高,大部分患者存在持续气流受限。常合并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鼻息肉、胃食管反流病,最常见的合并病是过敏性鼻炎。全身糖皮质激素使用率高,年治疗花费大。气道炎症表型以嗜酸粒细胞哮喘最为常见,中性粒细胞哮喘和混合性粒细胞哮喘患者比例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