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先天性气道畸形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isai2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先天性气道畸形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深入对先天性气道畸形的认识,指导临床诊断,减少漏诊及误诊率。   方法   收集2005年至2011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小儿呼吸内科首次就诊诊断为先天性气道畸形的患儿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及影像学特点。   结果   患儿22例,男12例,女10例,年龄为1月至10岁,平均年龄为32月;病程为3天至3个月,平均18天;临床多表现为反复咳嗽,喘息,呼吸困难,反复呼吸道感染。经螺旋CT及三维重建、联合增强CT检查,可见气管支气管狭窄6例,气管性支气管3例,左肺动静脉发育不良1例,肺隔离症3例,肺囊肿4例,肺发育不良6例。   结论   临床上先天性气道畸形易发生漏诊及误诊。以下应考虑到先天性下气道畸形的可能:持续咳嗽;反复或持续喘息,经抗炎或支气管扩张剂治疗效果不佳;反复或持续喉鸣;反复肺内感染,呼吸困难、活动后加重;X线胸片同一部位反复或持续肺炎;X线胸片提示纵隔移位而原因不明。螺旋CT三维重建及增强对诊断气道畸形具有重要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苷对青春期大鼠睾丸组织结构及精原细胞分化、血清睾酮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青春期雄性SD大鼠(postnatal day35,PND35)48只,随机分为3组(n=16),对照组给予1%羧甲基纤维素钠6ml/(kg d)、雷公藤多苷单倍剂量组给予雷公藤多苷6mg/(kg d)、双倍剂量组给予12mg/(kg d)灌胃至性成熟早期(PND63)。停药24小时每组随机取8只,检测睾丸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