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力求客观求实地阐明1953年对共和国发展趋势的重大影响。本文认为,1953年是共和国史分期的一个重要分水岭。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出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经济建设上的指导思想发生了重大变化,即先前的在向社会主义过渡之前应有一个独立的、较长期的新民主主义社会建设阶段的设想遭到正式放弃,开始了向社会主义的正式过渡。这突出表现在原有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中的有关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间、民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成分的地位和作用都发生了新的变化。由此,所有制上的单一模式开始凸现,社会阶级关系中的非工农成分逐渐消失甚至消灭。一五计划和统购统销亦是在1953年正式实施的。无疑,这两种具有强烈“计划”色彩的重大决策又直接铸就了计划经济体制在新中国的确立和巩固。可见,上述的1953年重大决策,其实施的最直接的后果是苏联式的传统社会主义发展模式在新中国的正式确立,而这种社会发展模式的指导思想无疑又是始于1953年,并通过该年出台的诸多重大决策予以体现。而又通过对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经济建设上出现的长达二十余年的“左”倾错误的历史分析,我们还可发现,这些“左”倾错误实际上也与上述1953年的诸多重大决策存在着紧密的历史关联,即中国共产党在经济建设上的急躁冒进的指导思想是在1953年便已初见端倪。本文还力图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当时中国的实际做了深入客观的分析,指出了传统社会主义模式在新中国得以确立的原因,从而也为我们后来如何更好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提出了一些较有理论和现实价值的反思。 本文是从已经历的整个共和国的历史来考察1953年的重大影响的。同时也指出,虽然1953年的诸多重大决策对共和国的历史发展,从长期来看,弊疾较多,但它仍不失为中国共产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一次艰难而又价值的求索,也有其一定的历史必然性。更不容忽视的是,它对新中国在改革开放前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也起了举足轻重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