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1971年Folkman首先提出用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方法治疗肿瘤。他认为实体瘤形成之初无血管生成,此时肿瘤细胞的营养主要通过弥散获得,当细胞距离毛细血管200μm以上时,氧气将无法通过弥散作用抵达肿瘤细胞,因此当肿瘤的细胞数达到1×10~7个以后,弥散获取的营养已无法满足肿瘤存活和生长的需要,此时如再无新生血管的生成,肿瘤组织将发生退化。而若有新生血管长入肿瘤组织,肿瘤将迅速生长,并且其浸润和转移能力也大大加强,因此血管生成是肿瘤发展、转移的重要条件,也是所有恶性肿瘤的共性。阻断肿瘤新生血管形成就可能阻止肿瘤生长和转移,因而抗肿瘤新生血管疗法成为了肿瘤治疗新的研究热点。 近期人们对此策略投入了越来越多的希望,发现了多种血管生成抑制因子,其中Angiostatin(血管抑素)更是引人注目。它由纤溶酶原(plasminogen)前4个Kringles(简称Ks)片段组成,具有显著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活性。荷瘤小鼠体内注射该蛋白能抑制其皮下多种人源性或鼠源性实体瘤生长。尽管血管抑素有很强的抗肿瘤作用,但是要达到治疗效果,需大剂量、长期持续应用,周期长、花费大,并且存在一定程度的副作用。因此,抗血管生成的基因治疗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它克服了单纯注射蛋白质的缺点,使得各种血管生成抑制因子能够在组织中持续稳定的表达。尽管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但是目前的多项研究结果表明这是一种充满生机活力的肿瘤治疗手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