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考察了“后理论”的缘起与“后理论”的主要成就。第一章概述了本文的选题、研究现状、研究意义和价值,并对核心概念“理论”、“后理论”作了界定。第二章先详细梳理了“理论”的兴起、主要流派及其对文学研究产生的影响。“理论”兴起于索绪尔的结构符号学语言学,是语言论转向的产物,旨在探索意义的生产和运作机制。基于语言论的立场,“理论”很快从文学领域扩展至整个人文学科,形成了语言论诗学、话语政治学、语言论人类学、语言论精神分析、语言论马克思主义和解构论等流派。“理论”改变了传统文学研究的方法和范式,使文学理论从纯粹的文本研究转向了更为广阔的文化研究。然后考察了“理论”是如何进入“后理论”阶段。在经历了鼎盛期之后,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理论”走向一个自我反思的阶段,其中“理论”终结论是“后理论”兴起的契机。作为对“理论”的回应和反思,“后理论”对待“理论”主要有三种态度:反对和抵制“理论”;支持和捍卫“理论”;改进和完善“理论”。其中改进“理论”的观点对于“理论”的发展最具有建设性和积极价值,也是本文重点阐释的内容。本文的后三章致力于介绍“后理论”在改进“理论”之后取得的重要进展和成就。第三章展现了“后人文主义”是如何扩展了“理论”的范围,打开了“理论”之后的新话题。后人文主义以批判人类中心主义为目标,试图消解人/非人这组二元对立,是解构主义在当代语境的继续。人与机器、人与动物、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都是在后人文的视角下所产生的话题,各种非人物体闯入了人类的意义世界,要求发明新的术语来描述当前这个去中心化的混杂世界。第四章分别从生命政治、性别政治和新左翼政治三个方面考察了“后理论”在政治领域的最新进展。生命政治从福柯一个尚未完成的计划成为了跨学科的新兴领域,并结合了生物学、医学、经济学等学科形成了众多研究路径。酷儿理论是继女性主义之后最具有影响力的性别理论,在吸收了福柯、德里达、女性主义的理论资源之后将性别与身份问题进一步细化和复杂化。以朗西埃、巴迪欧、齐泽克为代表的新左翼政治不满后现代式消解主体的政治立场,如何重建革命的政治主体是他们共同关注的问题。第五章探讨了“后理论”中审美与文学的转向。“审美”的概念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沉寂之后又重新进入“理论”的场域中心。新审美主义试图平衡“审美”与“政治”之间的关系,将审美的形式要素与文化政治批评相结合。“理论”的文学转向突出了语言自身运作的效果和意义的生产,“理论”中具有文学性,文学也具有“理论”的功能。“理论”与文学之间充满张力的关系是“后理论”研究的新热点。本文将“后理论”的主要成果以“后人文主义”、“政治的景观”和“审美与文学的转向”这三大问题域的形式概括出来,也意味着这些话题是尚无定论的,可以继续被讨论和发挥。“后理论”既继承了“理论”的遗产,又在对“理论”的反思和批判之中不断深化和拓展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