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半翅目,蚜科)是一种世界性的农业害虫,能够通过直接取食,分泌蜜露及传播病毒病给棉花,黄瓜,西葫芦,木槿,石榴等重要经济作物及观赏性植物带来重大损失。多食性的棉蚜在长期的取食选择中已经形成了不同寄主专化型。目前,已有较多的文献报道室内专化型棉蚜的寄主转换规律,但在田间专化型棉蚜是如何转换的还不明确。本研究主要通过在田间设置罩笼,结合虫口动态调查,室内生物测定,生物型鉴定技术及微卫星标记技术等研究了安阳地区不同寄主植物上棉蚜的寄主转换规律。本研究的结果将为实际田间作物的管理提供指导,为棉蚜的综合治理提供新的思路。主要结论如下:在棉田不同夏寄主作物的混栽区,苗期棉花,黄瓜,西葫芦,四季豆,豇豆和甜瓜6种寄主植物上棉蚜的种群动态结果显示出西葫芦上棉蚜的种群密度最高,四季豆占其次,其它几种作物上棉蚜的数量较少,且种群动态趋势具有一致性。在田间设置罩笼全年调查冬寄主植物上棉蚜的种群动态,结果表现出石榴,木槿和花椒上的棉蚜的发生高峰期均有所延迟,且木槿上棉蚜的虫口密度最大。罩笼中夏寄主植物(棉花,黄瓜和西葫芦)苗期棉蚜的虫口动态一直保持上升的趋势。罩笼能够延迟棉蚜的迁飞,但不能够改变棉蚜的迁飞习性。对棉田及罩笼中不同寄主植物上棉蚜进行生物型鉴定,结果显示出石榴,木槿,花椒上的棉蚜绝大部分属于棉花型棉蚜,极少数属于其它类型棉蚜,没有发现黄瓜型棉蚜。木槿,石榴和花椒可能是棉花型棉蚜的主要越冬寄主,但不是黄瓜型棉蚜的主要越冬寄主。棉田6种作物在不同取样时期,棉花型棉蚜,黄瓜型棉蚜及其它类型棉蚜的比例有所变化。但从整体上说,棉花上以棉花型棉蚜为主;黄瓜上的黄瓜型棉蚜占大部分;西葫芦上两种专化型棉蚜均有,且棉花型棉蚜的比例相对较大;豇豆和四季豆上主要为其它类型棉蚜;而甜瓜上棉蚜的取样量较少,表现出黄瓜型棉蚜占多数。包含冬寄主植物的两个罩笼中夏寄主植物上的棉蚜表现出显著差异,其中一个只建立起棉花型棉蚜种群,而另一个棉花型棉蚜和黄瓜型棉蚜种群均建立了起来,结果次年四月份观察到有两种专化型棉蚜的罩笼中蚜虫的大爆发,而只有一种专化型棉蚜的罩笼则没有发现棉蚜的踪迹。由此可见,两种专化型棉蚜的共存可能会增强棉蚜的越冬能力。在田间设置罩笼种植棉花,黄瓜,西葫芦或豇豆,通过虫口动态调查,室内生物测定和生物型鉴定法研究了中间寄主植物西葫芦或豇豆对棉花型棉蚜的影响。结果表现出,棉花型棉蚜能够通过中间寄主西葫芦转移到黄瓜上繁殖和建立种群,且转移到西葫芦上后,棉蚜的适合度发生变化,表现为对黄瓜的偏好性更强;而中间寄主豇豆则不能够使棉花型棉蚜成功转移到黄瓜上扩繁和建立种群。通过田间设置罩笼的方法研究了中间寄主西葫芦或豇豆对黄瓜型棉蚜专化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出,黄瓜型棉蚜不能通过中间寄主西葫芦转移到棉花上繁殖和建立种群;黄瓜型棉蚜能够转移到豇豆上存活并建立种群,但能否成功转移到棉花上建立种群还需要进一步的试验来证实(本试验时间相对较短,没有在棉花上建立起种群)。利用Vanlerberghe等人开发的7个微卫星位点研究了安阳棉田夏季,秋季和冬季棉花上棉蚜的种群遗传结构。结果发现棉蚜的Fst主要分布在0.040至0.080之间,且所有微卫星位点的Fst值为0.076。研究结果表明季节是影响棉蚜种群遗传结构的重要因素,安阳棉田中的棉蚜已经表现出了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