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匙羹藤茎三个不同极性部位化学成分的实验研究

来源 :广西中医学院 广西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b8ii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萝藦科植物广西匙羹藤Gymnemasylvestre(Retz.)Schult的茎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方法:对匙羹藤的茎进行系统成分预试验后,用乙醇进行回流提取,以系统溶剂分离法对浸膏进行部位分离,再利用硅胶柱层析法和重结晶法对其中的石油醚部位、氯仿部位和正丁醇部位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数据(EA,UV,IR,FAS-MS,1HNMR,13CNMR)测定以及文献对照法确定单体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匙羹藤茎提取物三个不同极性部位分离出6个单体化合物,并鉴定其中结晶Ⅱ、结晶III、结晶IV的结构,分别为羽扇豆醇桂皮酸酯(结晶II)、豆甾醇(结晶III)和康杜醇(conduritolA)(结晶IV)。结论:羽扇豆醇桂皮酸酯、豆甾醇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出。
其他文献
该文围绕8种鹿科动物的基因鉴定,主要进行了5个有关方面的研究,即:8种鹿12S rRNA基因片段的序列研究;6种鹿特异引物PCR鉴定;8种鹿限制性内切酶鉴定;6种鹿RAPD研究及鹿茸鉴定;
目的:本研究课题通过建立3T3-L1前脂肪细胞IR模型,观察PIP对该细胞模型的糖代谢紊乱的调节作用,对AMPK通路中关键因子AMPKα、上游通路的APN、LEP及下游通路的GLUT4的干预作用,以探索PIP改善糖代谢紊乱的可能机理。方法:1采用IBMX、DEX及INS混合物诱导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成脂肪细胞,并鉴定其分化;用1μM DEX诱导脂肪细胞产生IR,检测细胞的葡萄糖消耗量;以AI
该研究根据《新药审批办法--有关中药部分修订和补充规定》,按中药三类新药的研究要求,在甲康宁颗粒方解及活性成分分析的基础上,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进行了制剂
该论文旨在初步探讨复方丹参方的作用特点,追踪有效部位,初步探寻作用靶点,为今后进行中药复方组方理论及配伍研究提供一定资料.实验从影响血小板的角度出发,对复方丹参方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