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全胃切除和近端胃切除术治疗Siewert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denocarcinoma of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AEG)患者术后生存率的差异,并从幽门上、下区淋巴结清扫的角度探讨Siewert Ⅱ型AEG患者行全胃切除的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7年7月间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169例Siewert Ⅱ型AEG患者(包括72例全胃切除患者和97例近端胃大部切除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随访。校正基线水平后,比较全胃切除和近端胃大部切除术治疗Siewert Ⅱ型AEG患者的术后生存率的差异,然后根据肿瘤大小(≥4cm和<4cm)、T分期(T1~2和T3~4)、TNM分期(Ⅰ期,Ⅱ期和Ⅲ期)和分化程度(高中分化和低未分化)分层比较两组间的差异。根据术后病理,统计全胃切除组幽门上、下区淋巴结转移率和阳性淋巴结占比。比较幽门上、下区淋巴结转移组和未转移组患者术后的生存率。最后,探讨影响幽门上、下区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因素。结果:(1)成功随访138例Siewert Ⅱ型AEG患者(全胃切除组58例和近端胃大部切除组80例)。全胃切除组1年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75.5%和56.7%,近端胃切除术组1年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84.7%和55.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20和P=0.91);Log-rank检验提示全胃切除组和近端胃切除组术后总生存率无差异(HR= 1.28,95%CI:0.59~2.74,P= 0.34)。(2)根据肿瘤直径、T分期、TNM分期和分化程度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全胃切除组和近端胃大部切除组的3年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在全胃切除组中,幽门上、下区淋巴结转移率为15.3%(11/72),阳性淋巴结占比为13.6%(52/383)。(4)根据有无幽门上、下区淋巴结转移,将全胃切除的患者分为幽门上、下区淋巴结阳性组(组Ⅰ)和阴性组(组Ⅱ),组Ⅰ和组Ⅱ的平均生存期为15.0±3.2个月和32.8±2.6个月(P<0.001),1年生存率分别为50.0%和8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年生存率分别为21.4%和6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Log-rank检验提表明幽门上、下区淋巴结转移是影响Ⅱ型AEG患者预后的高危因素(组Ⅰ vs.组Ⅱ:HR=3.0,5%CI:2.3~4.0,P = 0.02)。(5)肿瘤直径和脉管癌栓侵犯是影响幽门上、下区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因素(肿瘤直径≥4cm组和肿瘤直径<4cm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6.8%和0,P<0.001。结论:与根治性近端胃切除术相比,全胃扩大根治术不能改善Siewert Ⅱ型AEG患者预后。幽门上、下区淋巴结转移提示Siewert Ⅱ型AEG患者预后极差,手术清扫意义有限。肿瘤大小和脉管癌栓侵犯是影响幽门上、下区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