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聚/肽表面活性剂对淀粉样多肽聚集行为的调控

来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rcol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β-淀粉样多肽(Aβ)的自聚集是诱发阿尔兹海默症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同结构的Aβ集体具有不同的神经毒性,因此调控Aβ聚集行为是预防和治疗阿尔兹海默症的可能途径之一,而利用表面活性剂是调控Aβ集行为的一个有效途径。本论文通过ThT荧光光谱、傅里叶红外光谱、圆二色光谱、原子力显微镜和透射电镜等手段,研究了四聚表面活性剂以及基于Aβ片段的肽表面活性剂与淀粉样多肽Aβ(1-40)之间的相互作用,探讨了不同表面活性剂调控多肽Aβ(1-40)聚集行为的规律和机理,取得的主要研究进展如下:   1.利用四聚阳离子表面活性剂PATC在低于临界胶束浓度(CMC)即能形成网状聚集体的特点,实现了在极低的PATC浓度下(0.02mM)解聚Aβ(1-40)成熟纤维的目的。可能的解聚机理如下:带有强正电性的PATC首先通过静电吸引力结合到Aβ(1-40)纤维表面带负电的位点上,然后通过PATC强的自组装能力破坏了Aβ(1-40)纤维的有序结构,随着纤维被破坏,解聚的Aβ(1-40)分子与PATC发生结构重排,形成混合球型聚集体。   2.基于Aβ(11-17)多肽片段,通过改变疏水链在肽段上的接枝位置,设计了两种肽表面活性剂,两条疏水链位于肽片段一端的肽表面活性剂2C12-Lys-Aβ(12-17)在不同pH值下均形成高度有序的长纤维,而两条疏水链分别位于肽片段两端的肽表面活性剂C12-Aβ(11-17)-C12在不同pH值下分别形成棒状纤维和片状聚集体。这两种肽表面活性剂所形成的聚集体的二级结构均以β-折叠为主,但是,C12-Aβ(11-17)-C12形成的片状聚集体含有一定比例的转角结构,并且其含量随着pH值增大而增加。可能的聚集机理如下:肽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的自组装行为是由疏水链的自聚集驱动的,而肽段上的氢键相互作用起导向作用,与此同时分子间的静电相互作用使其自组装更为有序。三者间的平衡造就了不同结构和形貌的聚集体。   3.研究了两种肽表面活性剂2C12-Aβ(11-17)和C12-Aβ(11-17)-C12对Aβ(1-40)聚集行为的调控作用,发现二者均能促进Aβ(1-40)β折叠结构的形成,但分别形成了无规聚集体与短棒状纤维。可能的聚集机理如下:肽表面活性剂通过氢键相互作用与Aβ(1-40)相结合,由于肽表面活性剂具有强的自聚集能力,结合在其表面的Aβ(1-40)将会依照两种肽表面活性剂各自的聚集方式进一步聚集,同时Aβ(1-40)会影响聚集的有序性,形成不同形貌的共聚物。
其他文献
吲哚及氧化吲哚结构单元广泛存在于天然分子和药物分子中。因此,研究构建此类杂环化合物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本论文主要致力于通过酸和碱的催化来合成此类杂环化合物,并对此进
轻质高强是材料科学永恒的主题,碳纤维复合材料是典型代表,但是碳纤维的高成本却限制了其广泛应用,如何降低碳纤维的成本成为了企业、科研机构研究的重要课题。聚丙烯腈纤维被公
生物柴油的储藏稳定性是制约其产业发展与应用的关键因素之一。为提高小桐子生物柴油的抗氧化稳定性,以达到延长其储藏期,顺利实现小桐子生物柴油的产业化开发与应用的目的,我们
纳米材料以其独特的性质,在实现材料的功能化与提高器件的性能等众多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一维纳米材料是一种非常简单、高效和廉价的方法,近十年来受到科研工
表面润湿特性最重要的参数就是静态接触角,当表面静态接触角大于150°,可以称之为超疏水表面。由于其特殊的润湿性能,超疏水表面具有防水,防污,抗腐蚀,抗结冰等各种能力,在工农业生
《上海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图片展》6月22日上午在上海图书馆隆重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黄菊作为第一批观众参观图片展,他在接受新闻界采访时指出,《
光学活性γ-、δ-内酯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是合成一些天然产物和药物的关键中间体。采用环境友好的水相不对称催化转移氢化合成光学纯内酯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在本
2010年,大连市首个媒体人员国际传播培训的25名学员赴美培训,其中,包括大连广播电视台的15名员工。在美国的十个月时间里,他们深入了解了西方国家传媒业的内容、流程、机制、
超分子组装体是采用“自下而上”的方法通过组装单元间的非共价相互作用而获得的分子聚集体。它往往展现出单个分子不具备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在组装过程中,分子构筑单元的设计
质子转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是化学和生物领域中的重要反应。激发态质子转移在物理和生物系统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从实验和理论方面来探究激发态分子质子转移的性质。本论文采用量子化学计算方法探讨了[2,2-联吡啶]-3,3-二醇(Bp(OH)2)、10-羟基苯并喹啉(HBQ)等含氮杂环化合物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机理及其性质,为此类分子的设计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同时,结合光谱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