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患者伴发抑郁的发生率以及主要影响因素,分析影响帕金森病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为帕金森病伴发抑郁的进一步研究及临床诊疗奠定基础。对象和方法:1.本研究纳入对象为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的127例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为避免极端值对统计结果造成影响,剔除左旋多巴等效剂量为2000mg和4589mg的患者,有效样本125例。2.收集帕金森病患者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学历、发病年龄、病程和药物使用情况,并对所用药物换算出左旋多巴等效剂量。将发病年龄分为早期发病和晚期发病。采用HAMD评估患者抑郁情况。采用UPDRSⅢ评估患者运动症状;改良版H-Y分级量表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并将其分为早期和中晚期。将患者基于运动症状亚型分组,分为震颤型、强直型和混合型。采用SCOPA-AUT、MMSE、Mo CA、PSQI、ESS、RBDSQ、FS-14、KPPS评估患者其他非运动症状。其中,根据ESS和RBDSQ评估患者是否合并EDS和RBD。3.根据HAMD评分是否≥8分,将125例患者分为抑郁组和非抑郁组,比较两组之间各因素的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将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纳入向前法Wald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出主要的影响因素。以经正态转换后的PDQ-39评分为因变量,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出影响PD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采用Excel表格录入数据,SPSS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定量资料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定性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纳入的125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45:1;HAMD评分介于0~46分,抑郁组89人,非抑郁组36人,抑郁的发生率为71.2%。其中,轻度抑郁组66.3%,中度抑郁组28.1%,重度抑郁组5.6%。经统计分析,在一般资料中,两组之间性别(χ~2=0.016)、年龄(t=-0.218)、学历(χ~2=6.322)、发病年龄(χ~2=0.168)均无统计学差异,两组之间病程(z=-3.047)和等效剂量(z=-2.205)有统计学差异。在运动症状中,两组之间UPDRSⅢ评分(z=-4.220)和H-Y分级(χ~2=6.053)有统计学差异,两组之间运动症状亚型(χ~2=3.274)无统计学差异。在非运动症状中,两组之间SCOPA-AUT评分(z=-3.968)、MMSE评分(z=-3.359)、Mo CA评分(z=-2.910)、PSQI评分(t=-3.985)、是否伴有EDS(χ~2=9.089)、FS-14评分(z=-4.972)、KPPS评分(z=-2.949)均有统计学差异,两组之间是否合并RBD(χ~2=0.276)无统计学差异。最后,将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纳入方程的变量有病程、SCOPA-AUT、MMSE和FS-14评分。回归方程为logit(P)=1.575+0.176×X1+0.077×X5-0.165×X6+0.200×X10。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χ~2=5.992,P=0.648>0.05;进行ROC分析并绘制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为0.858,模型的准确性较高。PDQ-39评分经正态性检验确定为偏态分布资料,将其进行正态转换,得到变量SQRT(PDQ-39)。以SQRT(PDQ-39)为因变量,收集到的所有因素为自变量,一一进行直线回归分析,筛选出P<0.1的变量,将筛选出的变量纳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最终纳入方程的变量有H-Y分级,UPDRSⅢ、SCOPA-AUT、Mo CA和FS-14评分。回归方程为Y=2.945+0.058×X1+0.676×X2+0.050×X3-0.097×X4+0.093×X5。整个模型的调整R2=0.476。结论:帕金森病伴发抑郁的发生率高且以轻度抑郁为主。病程、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和疲劳是抑郁的主要影响因素。运动症状、病情严重程度、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和疲劳是影响帕金森病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提高对帕金森病伴发抑郁的重视,及时地诊断,尽早地抗抑郁治疗并控制抑郁症状,合理地调整综合性治疗方案,同时对可能影响患者生活能力的相关因素进行干预,有助于降低患者抑郁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