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肝癌在中国发病率高,严重影响生存质量。但是如果能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则治愈率和生存率都会有显著提高。目前国际上对肝癌的检测手段多种多样,其中以AFP、彩超诊断等被广泛接受,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检测是不同的。本研究将探讨三种检验的单独或联合检验的临床价值分析。AFP与AFP-L3%、GP73在健康人,原发性肝癌,肝硬化和各种其他病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及联合检测曲线初步探讨在中国人群中的表达情况以及其在HCC中的诊断价值。期望能够提高更有效的诊断依据。资料与方法:采集血样标本248例,来自吉林大学第一医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03月间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具有男性181例,女性67例,26-85岁,平均57±10.5岁。其中30例健康人组,肝癌组119例,肝硬化组71例及其他对照丙组28例(包括7例乙型肝炎,3例丙型肝炎,1例自身免疫性肝炎,5例胆囊炎,9例肝转移癌,3例肝血管瘤)。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AFP、GP73的表达情况,应用甲胎蛋白异质体亲和吸附离心管洗脱获得AFP-L3,计算AFP-L3在总AFP中的比率。采用卡方检验,用Anova检验,用Kruskal-Wallis检验,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方法对数据进行分组分析。分析过程使用SPSS19.0软件。结果:1.四组患者血清中AFP,AFP-L3%与GP73含量经方差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FP、AFP-L3%、GP73在肝癌组为显著高于肝硬化组、丙组和健康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本研究肝癌患者的肿瘤直径大多数,而血清AFP-L3%的检测与肝癌患者的肿瘤直径R(s)为0.192,p值<0.05,所以它们之间有显相关关系。BCLC分级与AFP、AFP-L3%的检测相关来看有R(s)分别为0.187(p <0.05)、0.2606(p <0.01)。2. AFP、AFP-L3%与GP73诊断肝癌的AUROC分别为0.831、0.738、0.759(p<0.01)。在此临界值下AFP、AFP-L3%与GP73诊断肝癌的敏感度分别为85.7%、58.0%与69.7%和特异度分别为72.9%、87.6%与76.7%。3.采用AFP、AFP-L3%与GP73平行试验联合检测法,可以提高检测的敏感性95.8%及阴性预测值93.8%。采用AFP、GP73与AFP-L3%系列试验联合检测法,可以则提高了检测的特异性93.8%和阳性预测值84.3%。结论:1、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血清AFP、AFP-L3%与GP73水平均高于肝硬化患者及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肝转移癌、肝血管瘤患者与健康对照。2、血清AFP-L3%检测与肝癌患者的肿瘤大小有相关关系。血清AFP-L3%水平越升高、肿瘤直径越长大。3、血清AFP、AFP-L3%检测与BCLC分级有相关关系。AFP、AFP-L3%标记物的价值越升高、患者的BCLC分级越重。4、AFP-L3%与GP73均可作为诊断肝癌的血清标记物,而跟AFP三者联合检测具有更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其可提高肝癌的诊断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