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久以来,土地一直是人类赖以生存、生产和生活的基础,人类对于自然界土地利用方式的改造也从未停止,这些改造一方面对自然景观造成影响,另一方面也给区域的社会、经济、生态等带来改变。因此,对区域的土地利用进行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同时也对区域的发展具有指导性作用。中国《城市规划法》对于新城拓展区的定义是“对城市中心以外边缘地区的改造或建造,以便达到人民劳动、生活服务和休息的条件,满足社会、政治、经济以及人民生活需要的目的。”新城拓展区是经济功能区之一,其发展对于我国的城市化具有推动作用。本文选取重庆市主城九区之一的北碚区作为研究对象,北碚区自展开新城区开发拓展建设以来,驱动着土地覆被与景观格局类型都发生大幅度改变,城镇化速率加快,其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都呈现新的格局,对北碚区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一方面有助于为对重庆其他区域的新城拓展活动提供指导,另一方面对区域下一步的规划具有借鉴作用。土地覆被是自然基础上人类活动的直接反映,具有显著的空间特征和时间特征,土地覆被变化是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变化的主导因素之一,直观的体现人类改造地球表面景观的过程,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及土地覆被的组合变化都会对区域的生态、经济等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对区域的土地利用/覆被盖变化的研究能客观的反映区域的社会、经济以及生态水平。景观格局是不同层次水平或者相同层次水平景观生态系统在空间上的依次更替和组合,直观的显现景观生态系统纵向及横向的镶嵌组合规律,区域景观格局的研究是揭示该区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以及生态状况和空间变异特征的有效手段。土地覆被与景观格局互相呼应,对于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研究,两者密不可分。区域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该区域内的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的变化都产生不同程度的效果,因此,对区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产生效果的评价引入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进行评价。我国对于新城区拓展的速度不断加快,城市化水平越来越高,用地量随之增大,在新城区拓展过程中,土地覆被与景观格局的改变不断适应着社会的需求,同时土地利用过程中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对于新城拓展区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与区域的土地利用效益评价同时进行研究,能更加有效的解决现有区域用地中存在的问题。不仅如此,对区域进行土地覆被与景观格局的研究有助于为该区域土地集约利用以及生态保护提供支持与科学依据,结合区域特征进行土地利用效益的评价也是实现区域土地集约利用和优化配置的重要途径,可见两者间的联系密切,彼此间的研究成果可以互相支撑。鉴于此,对于新城拓展区这一特殊的区域而言,综合研究土地覆被与景观格局的变化,并进行同时段内的土地利用效益评价,能从社会、经济、生态方面发现新城拓展活动对区域的土地利用带来的问题,并对未来区域的土地利用规划提出合理建议,研究成果能为其他展开新城拓展活动的区域发展提供有效借鉴。北碚区新城较大规模的拓展主要在2002年以后,相对于重庆其他主城区而言,具有起步晚,发展快的特点。特别是自2008年以来,新城拓展速度基本处于重庆市前三位,对重庆市整体的经济影响力不断增加;2010年设立中国的第三个副省级新区“两江新区”,范围覆盖了北碚区的蔡家片区与水土-复兴片区,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首次国内考察赴重庆,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为考察对象之一,该公司位于两江新区水土工业园。因此对北碚区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效益评价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北碚区扩展中最具代表性的三个时间段进行研究,即:2001年的初始期,2006年的发展期,2011年的繁盛期。研究数据主要采用重庆市北碚区2001年、2006年以及2011年三个时段的土地变更调查数据为基础数据,三个时段的GIS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基础图,遥感影像图、地形图为辅助研究图,运用空间分析法和建模法结合ARCGIS、FRAGSTATS、EXCEL等软件对北碚区土地覆被变化和景观格局演变进行综合分析。由于北碚区2001-2005的五年内属于新城拓展活动的萌芽初始状态,该时期内的用地类型转化相对简单,土地利用效益变化平稳,为了更有效细致的分析区域土地利用效益,截取具有代表性的北碚区2006年到2011年六年数据进行土地利用效益评价,综合评价北碚区由于新城拓展驱动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而导致的土地利用效益在时间序列上的发展趋势和相对提升程度,并构建区域土地利用效益协调度模型,评价该时期内各类效益的协调程度。对北碚区2001年、2006年以及2011年3期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土地覆被变化四项指标、景观格局六项指标等进行计算分析,并构建区域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发现:北碚区自2001年到2011年的十年间用地类型发生大幅度改变,农用地与建设用地变换明显,景观破碎化程度加深,土地利用效益起伏,主要变化如下:(1)通过土地覆被变化分得出:10年间,北碚区土地覆被类型主要以一级农用地为主导类型,建设用地其次,未利用地逐步向建设用地转化;二级耕地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其他农用地不断向林地和园地转化,二级居民点工矿与交通运输用地不断增加,其他用地类呈基数下降。表明:北碚区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化速度较快,新城拓展项目实施顺利,与旧城改造区相比较,北碚区作为新城开发区更明显的表现为,改造前后一级地类与二级地类下的用地类型数量未出现大幅度变化;开发前期出现滥占耕地搞开发的现象,在国家法律法规的调控下,耕地数量得以恢复,说明重庆市严格执行国家对于耕地的保护措施。(2)通过景观格局变化分析得出:10年间,区域斑块的复杂程度逐渐降低,与旧改区呈现截然相反的结果,新城拓展对于地类的归并效果良好;斑块发展趋势显示着区域的逐步向外扩张;同时,10年间的景观破碎度呈现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的波动趋势,到2011年,景观异质性降到最低,变异系数减小,在此时间段内北碚区得到合理的规划;景观优势度最大的始终为农用地,其他地类呈现多样性的趋势,建设用地的景观优势度逐步增大;各种地类的分维数呈现增加趋势,说明自新城拓展活动开展以来,北碚区的自然景观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大,人类对于生态的干扰性加剧。(3)通过土地利用效益评价得出: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北碚区的土地利用覆被持续向社会需求的方向发展,但北碚区经济水平相对于其他主城较低,生产总值以第一、第二产业为主,第三产业发展缓慢,虽然建设用地不断扩张,但对工业的投资较少;北碚区幅员较小,人口不断增加,地均人口值较大,新城拓展活动对于公共基础设施的投入有待提高;10年间北碚区的林地面积不断增加且均匀分布,区域绿化程度高,因此区域的生态效益指标均高于重庆整体水平。总体而言,北碚区土地利用的综合效益与北碚区经济增长水平发展一致。北碚区自进行区域新城拓展活动以来,土地利用类型发生大幅度的变化,斑块的复杂程度与破碎程度都出现波动,斑块形状呈现复杂状态,区域的地类呈多样式发展,用地效果提高,土地利用率上涨,整个区域呈现良好的生态发展趋势。结合区域土地利用效益变化评价,用地类型的改变使得北碚区城镇化速率加快,城镇化水平较高,地类的多样性使用地结构趋向合理化,资源得到有效配置,同时自然景观受人为影响越来越大,相较研究初期,研究后期的北碚区土地利用效益整体水平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