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本研究以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临床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针刺干预对患者外周血自由基水平[血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急性缺血性中风中医症征积分量表的影响,对比分析常规基础治疗加针刺干预与单纯临床常规治疗的临床疗效差异,探索针刺效应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机制,为针灸临床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以2013年4月至2013年12月间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确诊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中风-中经络)的60名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方法分为常规治疗组和针刺干预组,每组各30例。常规治疗组参照2010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相关治疗方案进行治疗3周。针刺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石学敏教授的醒脑开窍针法的选穴及手法:主穴选取双侧内关、人中、患侧三阴交,配穴用患肢极泉、尺泽、委中。留针30分钟,每日1次,连续治疗6天后休息1天,连续治疗3周。两组均在治疗过程中按时间节点观察患者外周血浆的SOD含量,以反映患者治疗前后血浆自由基水平变化,同步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急性缺血性中风中医症征积分表,并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统计分析采用SPSS15.0分析软件。研究结果:(1)经过3周治疗,两组患者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改善,两组治疗前后差异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但针刺干预组优于常规治疗组;(2)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治疗后中医临床症状都有改善,P<0.05,但针刺干预组优于常规治疗组;(3)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针剌治疗后两组均出现Hcy水平降低,但针刺干预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以认为针刺干预组优于常规治疗组;两组SOD水平均有提高,但针刺干预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以认为针刺干预组优于常规治疗组。研究结论:针刺配合常规治疗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在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自由基水平、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改善中医症候等方面优尤为明显,这可能与针剌结合常规治疗可明显降低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