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然保护区具有公共物品属性。根据公共物品理论、外部性理论以及哈丁“公地悲剧”、囚徒困境博弈、集体行动逻辑三个理论模型的影响,通常认为市场在配置公共物品时存在市场失灵,这为政府介入或管制提供了必要性和合理性的依据。本文应用管制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评价了我国自然保护区管制的效果,并从制度本身和制度实施过程中各主体的行为选择两个方面分析了自然保护区管制失效的原因,最后提出了政策建议。文章从我国自然保护区管制的政策体系、管理机制、资金机制、管理方法、手段与行动、非正式制度的影响等几个方面,对我国自然保护区管制制度进行了分析。发现缺少高位阶的综合立法、缺乏有效的资金机制、缺乏严格的监管和环境执法造成了保护区管制无法可依和权、责、利的严重不对等。同时,由于我国非正式制度中强势主导型意识形态的影响,在公共行政领域缺乏民主政治意识和法治精神,使得人们认识到权利的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因而在社会上屡禁不止地盛行着靠利益维系人情关系,通过寻租、贿赂等腐败手段利用权利的潜规则。这种非正式制度极大的弱化了保护区管制的效果。地方政府和保护区管理机构作为自然保护区管制中最为重要的两个利益相关方,具有自利性。在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激励的制度环境下,出于满足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动机,地方政府和保护区管理机构容易采取重视发展经济、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行为。同时由于地方政府与企业、地方政府与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存在“共同利益”,因此在自然保护区管制中,企业和自然保护区“俘虏”地方政府,使得自然保护区管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文章以七星河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为案例,深入研究了保护区管制的现状和失效的原因。针对我国自然保护区管制中存在的问题,文章从加快自然保护区立法、建立合理的资金机制、建立全面的监督机制、完善官员考核制度、建立社区共管机制、改良非正式制度等几个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