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三种来源于唇形科植物鼠尾草SalviacavalerieiLevl.的药材进行较为系统的生药研究,得出贵州鼠尾草药材的原植物形态鉴别特征、性状鉴别特征和理化鉴别特征,为准确、全面地鉴别贵州鼠尾草药材提供新的鉴别依据,从而进一步系统深入开发这一植物资源。
方法:品种整理方面,通过采用药材基原鉴别、性状鉴别、光学显微镜鉴别和电镜超微鉴别(SEM)等方法,得出不同药材的形态组织学特征及其差异;质量研究方面,按照《中国药典》(2010版一部)规定的方法,对药材的浸出物和水分进行了测定,并通过数理统计方法分析得出不同药材浸出物和水分的差异。
结果:1.原植物形态特征方面:贵州鼠尾草(产于贵州兴义)、紫背贵州鼠尾草(产于贵州盘县)及血盆草(产于贵州贵阳)三种不同药材在原植物形态方面有较大差别。
2.药材性状特征方面,三者均为全草入药,在叶片、绒毛分布等方面都存在差异:贵州鼠尾草(兴义产)下部为羽状复叶,对生,叶下表面密被绒毛,上部为单叶和羽状复叶;血盆草(贵阳产)下部为单叶,基生,叶下表面被稀疏绒毛,上部为单叶;紫背贵州鼠尾草(盘县产)下部为单叶和羽状复叶,基生,叶下表面无毛,上部为羽状复叶。光学显微研究表明:三种药材在组织构造和内含物方面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如主根茎中射线细胞的列数不同,茎中柱鞘纤维的数量和分布不同及叶柄中柱鞘纤维的数量和形状的不同等,其性状及显微特征对比表(见表3-1)。电镜超微研究表明:在叶片上下表面上基本组织一致,但细微结构上却有明显差异,尤其在气孔的分布,气孔与孔口径,非腺毛的分布,角质层纹理等,其电镜超微特征比较表(见表3-4)。以上特征均可作为三者的鉴别依据。
3.质量研究方面:通过浸出物和水分测定,使用数理统计方法对三者的浸出物和水分进行分析,其分析结果显示了一定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结论:1.首次对贵州鼠尾草药材的基源植物进行了品种研究。
2.首次对贵州鼠尾草、紫背贵州鼠尾草及血盆草的形态组织学特征进行了较为系统地研究,除了采用传统的基源、性状和显微鉴别方法外,还采用了电镜扫描新技术来研究其超微结构,充分明确了其形态组织学的异同,全面报道了其电镜超微结构,并给出了电镜超微特征图,同时还首次建立了三者的性状和显微特征比较表和电镜超微特征比较表,为准确、全面地鉴别贵州鼠尾草药材提供了新的依据。
3.首次对贵州鼠尾草药材进行了浸出物测定和水分测定,并通过数理统计方法分析得出三者的浸出物和水分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