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格列酮通过抑制小胶质细胞活化而保护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feam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在65岁以上人群中PD的患病率为1%-3%,其临床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不稳。PD由英国医师James B. Parkinson于1817年首先报导,但至今其发病机制仍未完全明了,目前普遍认为与遗传、年龄、环境、氧化应激、线粒体功能异常、兴奋性毒性、免疫异常等因素有关。PD的病理特征为中脑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逐渐变性死亡和纹状体多巴胺(Dopamine, DA)递质减少,同时伴随胶质细胞的增生活化。在目前已报道的各种PD动物模型中,中脑黑质也均出现了显著的小胶质细胞活化,这提示由小胶质细胞介导的神经炎症与PD的发病关系密切。小胶质细胞属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生理情况下,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发挥清除病原微生物等外源物质及自身坏死细胞组织的作用,维持神经组织内环境的稳定;病理情况下,小胶质细胞在各种病原物质的刺激下持续激活,不仅分泌多种炎性因子,如IL-1β、IL-6、TNF-α、 INF-y等,还会产生大量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超氧阴离子、谷氨酸和其他神经毒素,各种毒性因素长期共同作用可导致神经元损伤甚至死亡。有学者研究发现中脑黑质部位小胶质细胞的分布密度较其他脑区高,提示在病理情况下,中脑黑质会发生更强烈的炎症反应。另外,由于多巴胺能神经元需要进行多巴胺的合成分解代谢,自身氧化负荷较其他类型神经元重,更容易受到各种炎症介质的损伤而退变死亡。尽管炎症作为帕金森病发病的启动因素这一假说还存在争议,但局部炎症持续存在可导致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引起多巴胺能神经元加速丢失进而促进PD病情发展已成共识。因此,基于抑制小胶质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治疗PD的设想,许多学者开展了大量实验研究,证实应用地塞米松、美满霉素及吲哚美辛等药物可以抑制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及其炎症介质的产生,减轻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炎症损伤,缓解多种PD动物模型的症状。另外,在体外细胞培养PD模型中,应用纳洛酮等药物可以抑制小胶质细胞分泌各种毒性因子,从而保护多巴胺能神经元。流行病学调查也发现,长期服用非固醇类抗炎药的病人患PD的几率显著低于正常人群。以上证据进一步表明由小胶质细胞介导的神经炎症参与了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伤过程,通过药物抑制炎症反应有助于阻止或延缓PD的发展。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gamma, PPARy)属于核激素受体超家族,是配体激活的转录因子,此受体激活后可以调控多种基因的表达,调节细胞增殖分化和糖类脂类代谢,并可以调控炎症反应。在外周系统,PPARy激活后对单核细胞系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有明显抑制作用;在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和小胶质细胞都表达PPARy,提示PPARy在这两种细胞可能具有重要生理功能。噻唑烷二酮类化合物(Thiadiazolidinones, TZDs)是人工合成的PPARy激动剂,包括罗格列酮、匹格列酮、环格列酮和曲格列酮等,其中罗格列酮对PPARy的亲和力最大。由于噻唑烷二酮类药物能增强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并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目前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Ⅱ型糖尿病。近期研究发现,TZDs可以抑制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及其炎性因子的释放,提示其在中枢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前景,但其详细作用机制需要进一步研究予以阐明。基于上述研究基础,本研究利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激活小胶质细胞诱发炎症损伤制作体外PD模型,用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 RGZ)处理治疗,观察其抑制小胶质细胞激活与保护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作用,并深入探讨其作用机制,为应用TZDs类药物治疗PD提供实验依据。本研究分为三部分,内容如下:第一部分罗格列酮在原代细胞培养环境下对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目的:在原代细胞培养环境下,研究罗格列酮能否抑制小胶质细胞活化而保护多巴胺能神经元,并检测罗格列酮能否抑制小胶质细胞炎症介质的释放。方法:1.建立体外多巴胺能神经元炎症损伤模型,首先进行小胶质细胞的分离纯化并与中脑神经元联合培养,用LPS(1μg/ml)激活小胶质细胞,OX-4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小胶质细胞的形态变化并计数活化小胶质细胞的数量,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多巴胺能神经元形态和数量变化,分析小胶质细胞活化与多巴胺能神经元退变丢失的关系。2.检测罗格列酮抑制小胶质细胞活化的作用,用不同浓度的罗格列酮处理多巴胺能神经元炎症损伤模型,同样方法染色后计数活化小胶质细胞和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数量变化,分析罗格列酮抑制小胶质细胞活化与保护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关系。3.检测罗格列酮抑制炎症介质释放的作用,罗格列酮处理LPS激活的小胶质细胞,用ELISA的方法检测小胶质细胞培养液中肿瘤坏死因子(TNF一α)的变化,用Griess法检测一氧化氮(NO)的变化,用专用试剂盒检测超氧化物(Superoxide)的变化。结果:1.小胶质细胞由LPS激活后,形态发生显著变化:OX-42阳性染色显著增强,胞体变大,形态不规则,周边细胞质呈半透明状。另外,活化的小胶质细胞可大量分泌TNF-α、NO和Superoxide三种炎症介质。2.在小胶质细胞和多巴胺能神经元的联合培养体系中,LPS作用3天后,多巴胺能神经元数量显著减少,残存多巴胺能神经元突起减少、变短或断裂。而无小胶质细胞存在条件下,LPS对多巴胺能神经元无损伤作用,提示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与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密切相关。3.罗格列酮明显降低了活化小胶质细胞的数量和培养液中炎症介质的浓度,并显著提高了联合培养体系中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存活数量。结论:小胶质细胞激活后形态发生明显变化,并分泌大量毒性炎症介质,进而损伤多巴胺能神经元;罗格列酮可以抑制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并减少多种炎症介质的产生,从而保护多巴胺能神经元。第二部分炎症介质损伤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机制及罗格列酮的保护作用目的:研究活化BV-2细胞分泌的炎症介质造成MN9D细胞退变凋亡的机制,探讨罗格列酮能否抑制炎症损伤导致的MN9D细胞凋亡及其机制。方法:1.BV-2细胞是小鼠小胶质细胞系,MN9D细胞是小鼠多巴胺能神经元细胞系,实验以LPS激活后的BV-2细胞培养液作为炎症条件培养液,用ELISA和Greiss法检测条件培养液中TNF-α和NO的浓度变化,用专用试剂盒检测培养液中Superoxide的浓度。2.用炎症条件培养液培养MN9D细胞,首先用MTT法检测MN9D的活力变化,台盼蓝染色检测MN9D细胞的生存率,然后为阐明MN9D的损伤机制,用比色法检测MN9D细胞中丙二醛(氧化应激标志物)的含量,JC-1染色检测MN9D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线粒体功能的指标)的变化,最终用TUNEL和Hoechst33258染色检测炎症条件培养液能否引起MN9D细胞的凋亡。3.以罗格列酮处理LPS激活的BV-2细胞,检测培养液中TNF-α, NO和Superoxide的浓度变化,并用此培养液上清培养MN9D细胞,同样方法检测MN9D细胞的活力、生存率、丙二醛的含量和线粒体膜电位变化情况,分析MN9D细胞中的氧化应激和线粒体功能的变化以及由此变化能否减轻MN9D细胞的凋亡。结果:1.LPS处理后BV-2细胞形态略微增大,但培养液中TNF-α, NO和Superoxide的含量明显升高。2.经炎症条件培养液孵育后,MN9D细胞的存活率降低,细胞丙二醛含量上升,细胞线粒体膜电位降低,导致凋亡增多,提示MN9D细胞在炎症环境下发生了氧化应激和线粒体功能障碍,二者共同作用可能是导致凋亡的重要原因。3.罗格列酮处理后的培养液提高了MN9D的存活率,减少了细胞内丙二醛的含量,部分恢复了线粒体膜电位,并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和恢复线粒体功能减少了MN9D细胞的凋亡。结论:多巴胺能神经元细胞系MN9D细胞在炎症介质的作用下出现了氧化应激损伤和线粒体功能障碍,进而导致凋亡增多;罗格列酮可以通过抑制BV-2细胞炎症介质的分泌减轻以上两种机制的损伤,减少MN9D细胞的凋亡,提高其生存率。第三部分罗格列酮抑制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分子机制研究目的:在小胶质细胞系BV-2细胞中,从基因转录、蛋白表达和信号转导三个方面深入研究罗格列酮抑制BV-2细胞活化的机制。方法:1.在转录水平研究罗格列酮对炎症介质生成的影响,用RT-PCR的方法检测BV-2细胞内TNF-a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iNOS)的基因表达变化。2.在蛋白水平探讨罗格列酮对炎症反应标志性蛋白的影响,用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LPS和罗格列酮作用前后iNOS的表达变化。3.在转录因子水平探讨罗格列酮的抑制作用是否与NF-κB的活化有关,用Western的方法检测LPS和罗格列酮作用前后IκBα (NF-κB抑制蛋白)和磷酸化NF-κB p65的表达变化,并用免疫荧光染色的方法检测NF-κB p65核移位的变化。4.在信号转导通路水平探讨罗格列酮对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 MAPKs)三条信号通路(p38MAPK、 JNK和ERK)激活的影响,用Western的方法检测LPS和罗格列酮作用前后三条通路的磷酸化情况,分析罗格列酮发挥抑制作用可能的途径。结果:1.LPS激活BV-2细胞后, TNF-a和iNOS的基因表达显著上调,炎症反应的标志性蛋白iNOS表达增多;应用罗格列酮后,TNF-a和iNOS的基因表达明显下降,TNF-a和iNOS蛋白表达受到抑制,以上结果表明罗格列酮可以在转录水平和蛋白水平抑制炎症介质的产生。2. NF-κB是机体调控免疫炎症反应的重要转录因子。Western检测发现:LPS激活BV-2细胞后,IKBα表达降低,罗格列酮可以部分恢复IKBα的表达:LPS可以诱导磷酸化NF-κB p65的水平显著升高,罗格列酮作用后可以抑制其升高。另外,NF-κB激活后其p65亚基需进入细胞核与相应DNA特定序列结合而启动炎症介质的表达,免疫荧光染色显示提示罗格列酮可抑制NF-κB的核移位,以上实验结果提示罗格列酮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与抑制NF-κB通路的激活关系密切。3. MAPKs是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的信号通路,LPS激活BV-2细胞后,p38MAPK、 JNK和ERK通路均发生激活,罗格列酮抑制了p38MAPK和JNK通路的激活,而对ERK的激活无显著影响,说明在信号转导水平,罗格列酮可能通过抑制p38MAPK和JNK通路而发挥抗炎作用。结论:罗格列酮可以抑制活化BV-2细胞炎症介质的基因转录,并抑制炎症反应蛋白的表达;在转录因子水平罗格列酮可通过抑制NF-κB活化与核移位而发挥作用;在信号转导水平罗格列酮可通过抑制p38MAPK和JNK的激活而发挥抑制BV-2细胞活化的作用。总结本研究利用体外PD炎症模型,系统研究了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对小胶质细胞活化的抑制作用及对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首次阐明罗格列酮通过抑制NF-κB、 p38MAPK和JNK通路的激活而发挥抗炎作用。另外,本研究首次利用小胶质细胞系BV-2细胞的条件培养液在MN9D细胞上模拟了炎症损伤,直观显示了炎症介质对多巴胺能神经元造成的氧化应激和线粒体功能障碍,两者是导致多巴胺能神经元退变凋亡的主要机制,并证实罗格列酮抑制炎性介质释放与保护多巴胺能神经元的高度相关。本研究深化了罗格列酮抑制小胶质细胞活化药理机制的认识,为TZDs类药物治疗PD提供了新的实验依据。
其他文献
在H2SO4介质中,痕量铬(Ⅵ)能催化溴酸钾氧化结晶紫和茜素红褪色的指示反应,通过测量627 nm和423 nm处催化反应体系和非催化反应体系吸光度的变化,建立了双波长双指示剂催化动
<正> 最近20年间,美国早期教育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有了长足发展。早期教育工作者经过长期的实验探索,调查研究,建立了多种课程模式。从而极大地丰富了早期教育的理论,使早期教
介绍了混合溶液中的磷酸铵钾固溶体化合物形成的规律极其数学表达式以及制备磷酸铵钾固溶体肥料的新工艺。
在现代军用无线通讯中,为实现信息传输的保密性和实施有效的电子对抗,往往采用跳频通信技术,利用宽带传输天线进行信号的传输。然而天线的阻抗和反射特性会随着频率的变化而
<正> 日本大化改新以前的社会性质为何,是中日史学界长期争论而又迄今没有解决的问题。但是不少中外学者近年来发表了许多颇有见地的好文章。把这个问题的讨论逐渐引向深入。
据我们所知,同样在境外或香港上市的中石油、中石化等都在股东特别大会上通过了同意上市公司在其集团母公司所属的财务公司存贷款的议案。这说明,之于资金集中安排的议案,中
激光成像雷达具有距离精度高和空间分辨率高等优点,在激光制导、直升机防撞、地形地貌绘制等众多领域有广泛的应用。目前,大视场快速扫描技术仍是扫描体制激光成像雷达关键技术
目的观察高血压病合并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降压、调脂治疗1月血清SLox-1、Hs-CRP、TNF-a的变化及SLox-1与24小时血压、血脂、Hs-CRP、TNF-a等的相关性。方法连续选取接受冠状
目的:通过刺血综合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及治疗效果的研究,为临床操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刺血疗法的同时,配合针灸治疗,手法治疗,红外线及电脑中频治疗仪治疗。刺
采用光纤熔融拉锥组束合成的方法实现光纤激光的相干合成属于被动相干合成,其相对于主动相干合成而言,系统结构简单,不需要经过复杂的相位调制。由于熔融拉锥的方法原理复杂,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