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历史上,乡村的管控方式一直是困扰统治者的重大政治问题,它不仅关乎到国家政权建设,也涉及到农村的社会秩序和农民的生产与生活状况。本文概述了中国乡村管控模式的历史沿革。从秦汉到唐代中叶,乡村管理基本上采取“乡官制”的管理模式。从唐中叶到清末大体上采取的乡村“自治”的管理模式。国家政权主要依靠乡村社会组织,诸如宗族组织、乡里组织、保甲组织等作为中介进行间接管理。从清末新政的实施,到国民党统治时期的新县制,乡村管理从乡村自治、重建保甲到基层政府下沉的尝试过程。 本文也梳理了新中国建立后,将基层政府下沉到乡镇一级,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又以人民公社制度替换了乡镇政府,实现了对农村的全方位、全能化管理。改革开放以后,乡村管理经历了“乡政村治”时期与后税费时期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期。 本文剖析了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基层政权建设和村民自治发展过程中的创造性成就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文的基本观点是在后税费时代,基层政权具有不断弱化的倾向,财政困境加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村民自治也呈现出一些新的情况,如村级财务状况、空壳村等问题。提出了以转变基层政府职能,通过城镇化途径完善基层政权建设,加快对农村的公共产品提供和公共服务,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