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时有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毒豆角、三聚氰胺、苏丹红等农业投入品或添加剂违规使用事件不胜枚举,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水平并没有因此得到实质性的提升。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后监管部门的处理方式与跟进措施难以消除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的疑虑。加入WTO后,农产品对外贸易增多,我国的出口农产品由于质量安全问题而被多次限制。政府与社会各界专家逐渐开始聚焦农产品质量安全。从2013年开始,国务院陆续发文制定了农产品监管属地管理原则,以及由农业部门与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分段监管等新政策,并从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开始,接连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政绩考核目标来要求。作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从业者,深刻体会到改善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与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的紧迫性。本文重点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法律现状以及现行的主要制度来描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现状,由于地方性政策差异,所以重点以介绍榆林市的监管制度为主。再分别从农产品产地、生产、加工、储运、市场等不同环节总结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造成这些环节存在问题的主要因素:如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众多而分散,生产力低;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规模普遍较小;没有特别针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制定政策;以及过去实行的农业制度等问题。在此背景下,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意义明显。本文通过专家的研究综述,寻找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的不足,结合榆林市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的具体事例,如实施市场准入制度、追溯制度后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的积极影响,并以欧盟、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模式作为参考,从其法律体系、监管职责分工、质量控制体系等现行制度着手研究,分析其监管发展历程及先进做法,提出从法律体系建设、监管机构建设、实施市场准入等制度以及加强宣传等方面着手,达成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