酪酸梭菌、双歧杆菌联合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临床研究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vmg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  Hp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MALT密切相关,并与许多胃肠道外疾病相关,包括心脑血管、血液、免疫、皮肤、口腔等多系统多学科疾病。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将Hp列为一类致癌因子,并明确为胃癌的危险因素。因此,根除Hp对促进溃疡愈合、防止溃疡复发、缓解胃炎症状、预防癌变有着重要意义,所以,根除Hp的治疗一直是临床热点问题。  PPI+两种抗生素组成的三联疗法是国内外推荐的Hp根除治疗一线方案,其根除率高、副作用小、依从性良好,成为Hp根除治疗的首选。然而,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抗生素的耐药率逐渐升高,Hp的根除率日益下降,目前仅能达到50-70%,而长期不合理应用抗生素带来的不良反应日益受到关注。  于是,学者们开始寻找更为理想的治疗方案。曾有学者发现,爱喝酸奶的人Hp感染率明显低于正常人群的Hp感染率。于是,专家学者们想到,在传统的三联疗法基础上,加用益生菌,是否能够提高Hp根除率。有研究表明,对初次根治患者,含益生菌联合标准三联疗法Hp根除率明显高于标准三联疗法。  益生菌是一种或多种微生物组成的活菌培养物,可促进动物或人体原生微生物菌群生长而对宿主产生有益的影响。其种类繁多,包括嗜酸乳杆菌、双歧杆菌、粪肠球菌、粪链球菌、枯草杆菌、芽孢杆菌属、酪酸梭菌等。益生菌通过产生有机酸、过氧化氢、细菌素等物质抑制致病菌的生长;通过恢复动物体内微生态平衡,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益生菌不仅具有促进消化吸收和刺激免疫系统的作用,还能部分替代抗菌药物,具有使用安全、无残留、不产生抗药性等优点。目前临床上已有多种益生菌制剂应用于胃肠道细菌感染的治疗,在治疗Hp感染方面也有一些成功的研究报道。  酪酸菌即丁酸梭菌是1933年由日本千叶医科大学宫入近博士首先发现并报告的。本菌归属于梭菌属的革兰阳性专性厌氧芽胞杆菌,存在于土壤、动物和人体的肠道中,是在肠道益生菌中最重要的是产酪酸的益生菌。双歧杆菌是一种厌氧的革兰氏阳性杆菌,由法国学者Tissier从母乳营养儿的粪便中分离出,经过众多专家学者的不断探索实验,已确认双歧杆菌是肠内最有益的菌群。  目的:  研究酪酸梭菌、双歧杆菌联合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疗效,为幽门螺杆菌的治疗提供更好的方案。  方法:  选择2012年7月至2013年2月于抚顺矿务局总医院门诊或住院的,经胃黏膜快速尿素酶试验和13C呼气试验确诊为Hp感染者,经胃镜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排除:①曾经接受过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②有胃手术史,③严重肝、肾、肺功能障碍,严重系统性疾病,④近4周内曾应用PPI、抗生素、H2受体拮抗剂及铋剂者,⑤有相关药物过敏史,⑥孕妇和哺乳期妇女,⑦年龄<17岁或>80岁者。将120例Hp感染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给予奥美拉唑十阿莫西林胶囊+呋喃唑酮十常乐康,B组奥美拉唑十阿莫西林胶囊十呋喃唑酮。2组疗程均为14天,停药4周后,给予13C呼气试验,复查幽门螺杆菌。观测两组的症状改善率及Hp根除率。  结果:  A组症状改善者50例,症状改善率为83.3%,B组症状改善者40例,症状改善率为66.7%,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A组Hp根除者55例,Hp根除率为91.7%,B组Hp根除者49例,缓解率为81.7%,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结果证明,A组Hp根除率高于B组,症状改善率高于B组,在传统的三联疗法基础上加用益生菌制剂,可用于Hp根除治疗。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回肠末端溃疡是回盲部的好发疾病之一,它的发病机制仍未明确,已有研究表明肠道粘膜的异常免疫反应在其发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有人认为是弯曲杆菌感染所致。随着
目的:观察三氧化二砷(As2O3)对体外人肾母细胞瘤细胞SK-NEP-1细胞株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探讨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Caspase3的变化及其在凋亡过程中的作用机制。  方法:采用体外细
目的:研究微小撕囊对提高膨胀性白色障超声乳化吸除术成功率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4年2月至2015年8月,膨胀性白色障18例18眼。与2013年1月2014年1月完成的25例25眼,进行回
目的:观察Toll样受体4(TLR4)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损伤中的作用,并探讨血管紧张素(Ang)-(1-7)对上述反应的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