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有机电致发光材料(Organic Light-Emitting Materials)已经成为海内外公认的下一代照明、显示技术的主要代表。有机电致发光材料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发光材料,而为了实现全彩色发光,获得红绿蓝三原色的发光材料就显得十分重要。相对红光材料和绿光材料相对成熟的发展,蓝色荧光发光材料还存在着色纯度不高、载流子传输不平衡等诸多问题。蒽和芴作为两种常用的蓝色发光材料,以其高荧光量子效率,结构易修饰等优点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但是它们都存在色度不纯、易结晶,热稳定差、玻璃化温度较低等缺点。直到寡聚芴的出现,才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上述缺点,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本文结合寡聚芴类小分子蓝光材料相对于聚合物类蓝光材料在合成、提纯、以及光谱色纯度等方面的优势,以及芴、蒽用于构建蓝光材料时所表现的优点,选择芴、蒽、萘作为构建目标分子的结构单元,分别在芴或者联芴的苯环两端连接萘基蒽,来设计并合成新型的小分子蓝色荧光材料A和B,以期获得结构新颖、性能优良的蓝色荧光小分子材料;另外,基于发光分子内引入强缺电子基团一般会使分子禁带宽度增大进而使发光蓝移这一经验事实,我们以强缺电子性的三杜烯烷硼为中心,在其外围通过Suzuki偶联反应引入芴或者联芴,设计、合成了新型结构化合物C和D,以期获得可能具有电子传输性质的深蓝色荧光材料。目标化合物A、B、C、D都通过了MALDI-TOF-MS和1H NMR等表征手段验证了化学结构,并利用重结晶、柱层析等方法进行提纯。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本论文所得的四个目标分子在稀溶液中的光谱性质,目标化合物A、B发射蓝色荧光,发光峰分别位于429 nm和436 nm,C和D的荧光发射峰分别位于389和394 nm,是典型的蓝紫光。利用循环伏安技术测量,了C和D的氧化还原电势,并利用“吸收边”技术计算了分子的禁带宽度,从而计算得到C和D的离子化能(IP)和电子亲合势(EA)分别为5.63eV、1.98eV以及5.74eV、2.38eV,它们分别与发光器件中常用的阳极和阴极材料的能级很好匹配。这些初步的发光和能级数据显示,化合物A、B有望用作蓝色发光材料,化合物C和D具有较高的激发态能量可作为蓝光分子的能量给体,因而有望用作掺杂型蓝光发光器件中的主体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