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ICP-MS)检测电流损伤皮肤金属化的方法,探讨甲醛固定液对ICP-MS检测电流损伤皮肤金属化的影响,最终建立ICP-MS检测人体电流损伤皮肤金属化的方法。方法:实验一新西兰大白兔24只,随机分为铜电击组、铁电击组、铝电击组,每组8只。电极一极固定于左后肢,另一极固定于左前肢,建立电击模型;利用黄铜、紫铜、铝、铁电极材料在220V交流电下电击,提取电击部位皮肤及右后肢相应部位皮肤作为对照;利用ICP-MS对皮肤样本中金属元素进行检测。实验二新西兰大白兔32只,随机分为黄铜电击组、铁电击组,每组16只,每组各自随机分两亚组,每个亚组8只,一组甲醛溶液固定1周,一组甲醛溶液固定6个月。电击模型同实验一。利用黄铜、铁电极材料以220V交流电下电击,提取电击部位皮肤以及右后肢相应部位皮肤作对照;电击部位皮肤分为两份,一份直接用于ICP-MS检测,一份于甲醛溶液固定后进行ICP-MS检测。实验三收集8例电击死亡案例。沿电流损伤皮肤边缘提取皮肤,同时提取远离电击部位的皮肤作为对照;提取皮肤分为两份,一份应用ICP-MS检测,一份用于制作组织病理学切片。结果:实验一黄铜电击组皮肤中的Cr、Ni、Cu、Zn、Pb含量升高(P<0.05),紫铜电击组皮肤中的Cr、Cu、Pb含量升高(P<0.05),铝电击组皮肤中的Al、Cr、Mn、Co、Ni、Cu、Pb含量升高(P<0.05),铁电击组皮肤中的Cr、Mn、Fe、Ni含量升高(P<0.05)。不同电极材料电击后皮肤中金属元素种类及含量也存在明显差异。实验二与对照组皮肤比较,黄铜组皮肤中检测出Cr、Ni、Cu、Zn、Pb含量升高(P<0.05);固定1周、6个月后仍可检测出Cr、Ni、Cu、Zn、Pb成分,其中Cr、Cu、Zn、Pb含量电击组与固定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铁电击后皮肤中检测出Fe、Cr、Mn、Ni元素含量升高(P<0.05);固定组(1周、6个月)后Fe、Cr、Ni元素含量与电击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三案例1~4为案情明确且电流斑组织病理学诊断明确的电击伤。案例1中Mn、Fe、Co、Ni、Cu、Zn、Pb元素含量显著增加,案例2中以Mn、Fe、Cu、Pb元素含量显著增加,案例3中以Mn、Fe、Ni、Pb元素含量显著增加,案例4中以Mn、Ni、Pb元素含量明显增加。案例5~6为案情不明但组织病理学发现可疑电流斑,其中案例5中Mn、Fe、Ni、Cu、Zn、Pb元素含量明显增加,案例6中为Mn、Fe、Ni、Cu、Pb元素含量明显增加。案例7现场提取的可疑电极材料检测出的主要金属元素为Cr、Co、Ni、Cu、Zn、Pb,本案例中电击皮肤中Cr、Ni、Cu、Zn、Pb元素含量显著增加。案例8现场提取的可疑电极材料检测出的主要金属元素为Cr、Co、Ni、Cu、Pb,电击皮肤中Co、Cu、Pb元素含量明显增加。结论:ICP-MS可作为检测电流损伤皮肤金属化的有效方法,并可为触电材料的推断提供依据。电击后皮肤经甲醛溶液固定后,仍可应用ICP-MS进行皮肤金属化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