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人口众多,土地资源有限,土地问题一直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因此土地整理备受关注。作为土地整理重要内容的农村建设用地整理不仅可以缓解城镇建设用地紧张局面、促进农村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还可以优化农村布局、改善农村环境、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及新农村建设的实施等。开展关中地区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潜力分析及分区评价研究,有利于合理安排整理工作进展,制定合理的整理方案。本文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及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采用理论和实践、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关中地区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潜力分析及分区评价进行系统的研究。(1)系统总结了国内外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的研究进展,提炼出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的理论基础。研究表明:境外主要沿着土地整理和农村建设两条主线开展研究,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的驱动力、潜力、模式、评价等方面,理论依据主要包括系统理论、城乡一体化理论、土地集约利用理论、土地产权理论、农村宅基地转型理论、“空心村”相关理论等。(2)构建了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潜力测算模型,进行了全面的整理潜力分析及分级研究。研究表明:改进的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适用于关中地区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潜力测算,经过测算,整理潜力较大;通过潜力系数分级,可将关中地区分为高潜力系数区、中等潜力系数区和低潜力系数区三类。(3)采用综合评价法对关中地区农村建设用地整理进行分区,总结区域特征,因地制宜提出整理方案。研究表明:关中地区可以分为四个区域,I级整理区是整理适宜程度最高、最为迫切的地区,主要采用城镇化引领型、村内集约型以及移民搬迁型模式;Ⅱ级整理区是整理的重点地区,整理方式以村内集约型模式为主,重点在于调整村庄内部结构;Ⅲ级整理区内部条件差异较大,主要以中心村整合型模式为主,应注重保护生态环境;Ⅳ级整理区整理条件不够成熟,限制因素较多,建议该区以培育为主,整理为辅,积极创造整理条件。(4)在总结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从土地权属、“增减挂钩”、资金筹集、农民权益等方面提出一系列政策建议,保障整理工作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