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西太平洋地区是当今海洋研究的关注重点,其在物质来源、东亚季风演化与亚洲风尘关系以及稀土资源探查方面尚有许多未解决的问题。对西太平洋西菲律宾海盆南部XT-4孔柱状沉积物进行了涂片鉴定、古地磁年代、粒度、常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XT-4孔柱状沉积物为典型的深海粘土,粘土含量约为70%;利用XT-4孔所得的磁极性区间变化对比国际地层年表获得了XT-4孔的沉积年代学框架:沉积柱样54 cm处对应于中更新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976192); 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SKLLQG1707,SKLLQG1805); 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家专项(DD2019101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太平洋地区是当今海洋研究的关注重点,其在物质来源、东亚季风演化与亚洲风尘关系以及稀土资源探查方面尚有许多未解决的问题。对西太平洋西菲律宾海盆南部XT-4孔柱状沉积物进行了涂片鉴定、古地磁年代、粒度、常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XT-4孔柱状沉积物为典型的深海粘土,粘土含量约为70%;利用XT-4孔所得的磁极性区间变化对比国际地层年表获得了XT-4孔的沉积年代学框架:沉积柱样54 cm处对应于中更新世(781 ka)的开始,第四纪底界位于322 cm(2581 ka)。沉积物粒度于3.1 Ma处发生较大变化,粒度由粗变细;沉积物常量元素介于风尘物质与邻近火山物质之间,常微量元素的UCC标准化图解、R型因子分析以及元素比值判别图指示,研究区主要物源为陆源物质和火山物质,自生物质贡献较少;XT-4孔沉积物稀土元素中Ce负异常受水深和稀土元素总量影响,水深越深,Ce亏损程度越大,∑REY含量越高,Ce亏损程度越严重。研究区稀土元素球粒陨石和上地壳标准化配分模式图以及稀土元素比值判别图表明,研究区沉积物具有陆源和火山源混合属性。基于稀土元素的二端元混合模型计算,得出研究区火山物质平均含量为57%,陆源物质平均含量为43%;利用常微量元素R型因子分析得到的以Ti O2和K2O等元素为代表的陆源因子得分自3.7 Ma以来表现出阶段性上升的变化趋势,与中国黄土和北太平洋ODP 885/886站沉积物记录的东亚冬季风演化记录有着良好的对比,同时与青藏高原主要的阶段性隆升时间相对应,响应了晚新生代以来青藏高原隆升对东亚冬季风加强的作用;参照陆地稀土矿床对研究区稀土资源进行品级划分,认为研究区沉积物LREE、HREY、∑REY品位等级分别属于弱富集型、强富集型以及弱富集型,研究区具有一定的资源潜力。
其他文献
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型油气藏是塔里木盆地重要的勘探领域之一,其开发潜力巨大,油气资源丰富,富集规律复杂。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综合利用顺北地区现有油气勘探成果、断裂体系特征、三维地震等资料,探井、评价井等生产数据和地球化学等分析化验资料,分析了顺北地区奥陶系油气运移特征与聚集规律,探讨了顺北地区油气差异运聚的成因及成藏主控因素。顺北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油气藏主要分布在主干断裂带附近
渤中凹陷地处渤海湾盆地沉积中心,拥有整个盆地最为“富有”的油源条件,但长期的勘探成果并不与其预期目标相匹配,失利的原因主要在于地质认识还不够清晰、精确。渤中凹陷西北部古近系沉积了大量的砂砾岩,具有巨大的含油气潜力。而据前人研究,研究区古近系砂砾岩属于近源堆积的产物,原生的岩石成分、结构因素与优势储层发育密切相关。由此,本文主要探究近源砂砾岩中岩石组构因素对储层的影响。岩石组构是沉积作用原始的物质体
油气勘探实践表明,地层油气藏的形成往往与不整合面紧密相关,地层油气藏的输导体系对油气的聚集成藏起着关键作用,因此研究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克夏地区碎屑岩地层油气藏油气输导体系对油气的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综合利用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油田生产资料等,结合岩心观察和镜下观察的现象,分析总结了克夏地区油气输导体系的组合类型及其特征,利用原油密度和地化参数对油气运移方向进行示踪,阐明其在油气运聚成藏中发
为提高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的抗压强度,改善制品气孔结构和优化性能,通过讨论钙硅比确定了粉煤灰蒸压加气混凝土的基本配合比,在此基础上,用硅灰、矿渣两种掺合料等量取代粉煤灰,研究了蒸压加气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气孔结构、XRD、SEM。研究结果表明,当掺加5%的硅灰时,蒸压加气混凝土的绝干容重为670kg/m~3,强度高达9.72MPa,增加了16.27%;当掺加5%的矿渣时,蒸压加气混凝土的绝干容重为69
稀疏域模型(Sparse-Land Model)作为一种新型的信号处理框架,有效的推动了电子通信、图像处理、医学成像、地震勘探等诸多领域的发展。稀疏域模型运用极少的稀疏系数来表示信号的本质特征,旨在剔除信号自身的冗余特性,从而达到简化信号处理及降低计算量与存储量的目的。基于此,在稀疏域模型框架下,本文以数据驱动的自适应稀疏变换为基础,深入开展了地震数据插值重建和随机噪音衰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较为先
本文以中扬子咸宁地区龙马溪组泥页岩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其矿物组成、有机地球化学及物性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场发射扫描电镜、低温氮气吸附、高压压汞和核磁共振等多尺度分析技术,综合剖析了该区龙马溪组泥页岩微观孔隙结构特征,揭示了该区泥页岩物性的主控因素,以期为咸宁地区龙马溪组泥页岩储集机制的认识提供帮助。研究区龙马溪组主要发育含碳硅质页岩、含碳页岩、含碳粉砂质泥岩夹炭质页岩,富含笔石化石,属浅水-深水陆棚环
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储层中存在成因类型复杂和产状特征多样的沥青,研究这些沥青性质、成因及演化,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油气成藏过程。本文以塔里木盆地西北缘柯坪巴楚地区下古生界露头沥青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岩石学、有机地球化学、碳同位素地球化学等研究方法,对研究区内沥青样品进行了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并依据生物标志物组合特征,进行了固体沥青与潜在烃源岩中抽提物组成特征的地球化学对比研究,以明确该区
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我国对能源的需求迅速增大,大规模勘探开发页岩油资源对于缓解油气供需压力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应用较多的页岩油地面干馏开采技术存在较多的弊端,原位开采技术相对地面干馏而言优势明显,但其现今还处于实验和理论探索阶段。本文针对页岩油原位电加热开展增孔、生烃、有利区预测三方面研究,一是设计不同加热温度的电加热实验,针对热模拟后的泥页岩样品开展一系列微观孔隙结构表征实验,从而对原位电加热
<正>随着科学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野生动物保护和展示教育已成为人类文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近年来国内外不同性质的动物园纷纷建立,数量和规模不断增长和扩大,呈现出一片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好前景。然而圈养野生动物安全管理现状却不容乐观,动物伤人、动物受伤等动物安全事故屡屡发生,导致人和动物伤亡,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及强烈的社会反应,也给动物园带来了不良影响[1]。
声波远探测是一项使用井外弱反射信号成像的技术,其关键方法在于从较强的直达波噪音中提取出弱反射波信号。为满足油田现场对远探测成像精度的需求以及科研新方法研发需要,本文针对井内直达波压制方法开展了一系列理论研究,着眼于从数据采集源头对直达波进行压制,拓展了声波远探测技术的应用范围,提升了该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首先本文对裸眼井中的远探测声波测井进行了理论研究,分析了反射波信噪比的影响因素,提出了一种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