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在我国经济结构性改革、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宏观背景下,商业银行面临着内部不良贷款率高企、信用风险积压,同时外部竞争加剧的局面。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金融创新,可成为商业银行分散、转移风险的一种新的手段。自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基于信用风险转移的资产证券化创新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
文章在分析我国商业银行运用信贷资产证券化进行风险管理的现实需要以及信贷资产证券化发行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影响路径的基础上,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的计量方法,构建动态面板数据模型,采用2012-2016年间我国商业银行层面数据,实证检验商业银行发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与其不良贷款率之间的关系,分析信贷资产证券化对发起银行个体信用风险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从总样本估计结果来看,信贷资产证券化降低了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从而起到了降低信用风险的作用;而对不同类型的银行分别进行分析发现,证券化对不同类别的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影响则有所不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发行降低了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却使得大型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不降反升。总的来看,实证结果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两点:首先,在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重启之初,证券化发行银行主要为大型国有银行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而这一阶段,商业银行在发行证券化的过程中出于谨慎态度,以及对自身声誉的考虑,大多进行风险自留;其次,与中小型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相比,我国大型国有银行发行信贷资产证券化更多地是由外部政策因素驱动,而内生动力相对不足。
当前我国证券化市场发展还不够完善,各方面机制仍不成熟。为了更好地运用好资产证券化这一金融创新,实现证券化运用过程中银行个体信用风险转移与金融系统稳定的“双赢”,需要国家政策的引导、相关法律法规的健全、资产证券化市场的进一步完善。商业银行在发挥信贷资产证券化这一新的金融工具的积极性时的同时,也需要更加谨慎,防范新问题的产生和发展。
文章在分析我国商业银行运用信贷资产证券化进行风险管理的现实需要以及信贷资产证券化发行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影响路径的基础上,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的计量方法,构建动态面板数据模型,采用2012-2016年间我国商业银行层面数据,实证检验商业银行发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与其不良贷款率之间的关系,分析信贷资产证券化对发起银行个体信用风险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从总样本估计结果来看,信贷资产证券化降低了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从而起到了降低信用风险的作用;而对不同类型的银行分别进行分析发现,证券化对不同类别的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影响则有所不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发行降低了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却使得大型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不降反升。总的来看,实证结果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两点:首先,在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重启之初,证券化发行银行主要为大型国有银行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而这一阶段,商业银行在发行证券化的过程中出于谨慎态度,以及对自身声誉的考虑,大多进行风险自留;其次,与中小型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相比,我国大型国有银行发行信贷资产证券化更多地是由外部政策因素驱动,而内生动力相对不足。
当前我国证券化市场发展还不够完善,各方面机制仍不成熟。为了更好地运用好资产证券化这一金融创新,实现证券化运用过程中银行个体信用风险转移与金融系统稳定的“双赢”,需要国家政策的引导、相关法律法规的健全、资产证券化市场的进一步完善。商业银行在发挥信贷资产证券化这一新的金融工具的积极性时的同时,也需要更加谨慎,防范新问题的产生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