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比较老年CHD合并T2DM患者应用常规剂量的他汀类药物降低LDL-C、nonHDL-C的效果;2、分析LDL-C和(或)non-HDL-C的达标率对老年CHD合并T2DM患者预后的影响;3、研究高龄CHD合并T2DM患者使用常规剂量他汀的安全性。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月我院心内科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按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进行筛选,然后利用计算机进行随机编号,随机编号除以3,余数为0的入辛伐他汀组、余数为1的入阿托伐他汀组、余数为2的入瑞舒伐他汀组,最终入选244例。1、据他汀使用类型不同分为:A1组辛伐他汀40mg组82例、B1组阿托伐他汀20mg组87例、C1组瑞舒伐他汀10mg组75例,随访统计出院3个月、6个月、12个月、1.5年及2年LDL-C、non-HDL-C的达标率情况,比较不同时间、不同他汀降低LDL-C、non-HDL-C的效果;2、根据LDL-C和(或)non-HDL-C是否达标分为:A2组:LDL-C及non-HDL-C均未达标共15例,B2组:单LDL-C达标共31例,C2组:单non-HDL-C达标54例,D2组:LDL-C及non-HDL-C均达标80例,统计各组主要终点、次要终点事件发生率,研究LDL-C和(或)non-HDL-C达标对预后的影响;3、按照年龄不同分为:A3组:年龄60-79岁,共199例,B3组:年龄≥80岁,共45例,统计住院期间、出院3月、出院6月、出院12月、出院1.5年、出院2年时发生无症状CK增高、CK增高伴肌痛、AST增高、ALT增高、e GFR下降等事件的发生率,研究常规剂量他汀在高龄CHD合并T2DM患者中使用的安全性问题。结果:1、A1、B1、C1三组间LDL-C达标率分别在出院3月、6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提示A1组与B1组、A1组与C1组比较有差异(P<0.0167);三组间non-HDL-C达标率分别在出院3月、6月、12月、1.5年比较均有差异(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显示A1组与B1组、A1组与C1组比较有差异(P<0.0167);而不同随访时间仅在出院2年时LDL-C与non-HDL-C达标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2、比较A2、B2、C2、D2四组各主要及次要终点事件发生率,只有全因死亡率在四组间存在差异(P<0.05),进一步比较显示A2组与B组2比较有差异(P<0.007),A2组与C2组比较有差异(P<0.007),A2组与D2组比较有差异(P<0.007),B2组与C2组比较无差异(P>0.007),B2组与D2组比较有差异(P<0.007),C2组与D2组比较有差异(P<0.007);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性别、冠脉病变支数、冠心病种类、血压、糖化血红蛋白、LDL-C和(或)non-HDL-C达标等因素与全因死亡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年龄、单non-HDL-C达标以及LDL-C和non-HDL-C双达标与全因死亡相关(P<0.05),其中年龄是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3、分别比较A3组、B3组肌痛伴CK增高、无症状CK增高、AST增高、ALT增高、e GFR下降等事件发生率,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老年CHD合并T2DM患者,长期应用常规剂量的辛伐、阿托伐、瑞舒伐他汀均能有效降低LDL-C及non-HDL-C,其中在用药初期3-6个月以阿托伐和瑞舒伐他汀效果更好;而常规剂量的他汀降低LDL-C和non-HDL-C的效果几乎无差异。2、对于老年CHD合并T2DM患者,单以LDL-C达标评估预后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联合non-HDL-C达标则更优。3、对于高龄CHD合并T2DM患者,长期应用常规剂量的他汀类药物安全性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