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对矿产资源开采力度也越来越大,每年产生大量尾矿堆存于尾矿库内。尾矿库作为矿山开采重要的基础设施,数量巨大并且分布广泛,具有其自身的特点。而我国尾矿主要采用上游式堆坝法,其稳定性较差,导致尾矿库事故时有发生,不仅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还带来恶劣的社会影响和环境影响。因此,确保尾矿库的安全稳定是十分重要的。本文依托万龙山尾矿库这一实际工程,对该尾矿库渗流情况进行计算分析。主要研究工作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对矿产资源开采力度也越来越大,每年产生大量尾矿堆存于尾矿库内。尾矿库作为矿山开采重要的基础设施,数量巨大并且分布广泛,具有其自身的特点。而我国尾矿主要采用上游式堆坝法,其稳定性较差,导致尾矿库事故时有发生,不仅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还带来恶劣的社会影响和环境影响。因此,确保尾矿库的安全稳定是十分重要的。本文依托万龙山尾矿库这一实际工程,对该尾矿库渗流情况进行计算分析。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依据相关资料,得到了尾矿库地形情况以及三维渗流分析所需要的计算参数。利用CATIA软件强大的三维建模能力,建立了尾矿库在不同标高下的三维几何模型。(2)在MIDAS/GTS NX有限元分析软件中对不同标高下尾矿库的三维渗流情况进行计算,得出不同标高下尾矿库在正常水位和洪水运行水位下的总水头、浸润线以及水力比降分布规律。(3)经过数值模拟得出,在尾矿坝最终标高下坝体内会出现局部浸润线过高的情况,需要添加合适的排渗加固措施。结合实际情况,考虑添加排渗墙、辐射井和水平-垂直联合排渗三种措施。对添加不同排渗加固措施的坝体进行三维渗流模拟,得出不同排渗措施下浸润线的变化情况。在合理布置排渗措施后均能有效降低浸润线的埋深,考虑施工成本以及后期的运行维护等因素,最终选择垂直-水平联合排渗为最终排渗加固方案。(4)根据渗流计算结果对最终所采用的排渗加固方案进行边坡稳定分析,并与没有添加排渗措施前对比。结果表明添加垂直-水平排渗措施以后能明显提高坝体边坡稳定性,坝体安全系数从1.132提高到1.313。
其他文献
云南传统合院民居作为云南传统建筑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云南建筑文脉的载体,其营造过程蕴含了诸多匠人总结的经验智慧。在建筑技艺发展步伐不断加快的今天,传统的营造技艺不断受到现代技艺的冲击,其蕴含的营造智慧面临着无法传承的局面。作为云南传统合院民居发展过程中的精魄,传统营造智慧需要被当代建筑师挖掘和继承,在地域性建筑设计中合理的将传统智慧与现代技艺相结合,这对传统营造智慧的传承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也
近年来,我国水电事业蒸蒸日上,修建的大坝数量众多。多数工程的修建都深受山区河谷复杂的地质构造及地震带的影响,库区边坡失稳和滑坡涌浪威胁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研究滑坡涌浪的形成和传播规律,对大坝及库区的安全预防及工程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影响滑坡涌浪的因素众多,目前的研究还不充分。本文首先依据两个滑坡涌浪物理模型试验分别验证了二维和三维数值计算模型的准确性,计算结果同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碱—集料反应被称作混凝土的“癌症”,严重影响混凝土工程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因此,研究碱—集料反应对混凝土的破坏机理,以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是工程治理项目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以云南省华宁县龙潭箐泥石流沟治理工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条件下碱—集料反应抑制试验,应用MATLAB软件对获得的试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和趋势面分析,为该治理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支撑。具体结论如下:(1)粉煤灰掺量和混凝土
本文选题来源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云南红土型大坝的干湿循环效应研究”(项目编号51568031)。针对目前云南红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特性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云南雨季旱季分明的气候特点以及大坝、库岸边坡旱季时开裂、雨季时变形等问题,以云南红土为研究对象,以干湿循环顺序作为控制条件,先增湿后脱湿为湿-干循环,先脱湿后增湿为干-湿循环,考虑循环次数、循环幅度、循环温度、初始含水率、初始干密度的影响,通
钢筋混凝土结构(RC结构)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结构形式。长期暴露在自然环境中服役的RC结构普遍受到了环境的侵蚀作用,出现了碳化和钢筋锈蚀等病害,导致结构力学性能逐步退化,增加了提前失效的风险。但现有研究中鲜有考虑环境因素的影响,同时综合耐荷和抗震对RC重要构件进行安全性能评估的研究,因此,在实际工程中开展此类工作显得极为迫切且具有现实意义。鉴于此,本文以昆明地区某实验楼厂房的RC排架柱为研究案例,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的规模在不断的扩大,城市的覆盖范围也越来越广。城市发展的阶段性问题也随之而来,宏观层面大量人群向城市迁移使得城市的各区域发展不均衡,公共基础服务资源配置不足,中观层面新老居住小区的更替、城中村改造和道路网络结构不合理等,微观方面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逐渐下降。生活圈理论的提出结合城市规划理念从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为视角,切实进行深入研究,来确定城市居民的实际需求,进而对城
我国目前高山峡谷区高坝建设普遍采用坝身泄洪消能形式挑跌流水垫塘消能型式,实践表明,通过坝身泄洪是峡谷区高拱坝一种最为经济有效的泄洪消能型式。我国面前存在很多在建或已建成的高坝、超高坝工程,这类水利工程具有很高的水头,因此下泄流量巨大的且具有极高的泄洪功率,与中低坝掺气消能等工程特点有着很大的差别,在实际工程中坝体高速下泄的水流会携带大量气体与水垫塘内部水体发生碰撞,产生剧烈的紊动剪切作用,沿程消能
我国水利水电工程蓬勃发展,建设的一大批大型、特大型水电站多处于深山峡谷地区,河谷狭窄,泄洪落差大。为了保证水利工程能够高效稳定的运行,要充分考虑安全泄水问题,因此对泄水建筑物消能要求较高。旋流式竖井溢洪道作为一种新型的内消能工,具有良好的水力特性,高消能率、布置灵活、适应地形、减少开挖等优点。旋流竖井溢洪道的体型结构对水流流态、消能效果,边壁的安全等都直接造成影响。本文通过水工模型试验,采用控制变
随着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不断发展,大型水利工程设计过程中逐渐提高了对抗震安全性的重视程度。目前国内外的混凝土重力坝通常采取局部配筋加固的措施来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为研究混凝土重力坝的最优配筋方案,本文基于混凝土重力坝各部位在地震中出现损伤的顺序,对配筋位置的优化顺序进行深入研究,按照推导出的优化顺序对各部位配的筋方案进行逐步改进,对比非线性地震动力响应后得到的各项参数,总结出各处位置的最优配筋方案,
混凝土材料表现出的力学性能和断裂特性与断裂扩展过程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由于其内部结构复杂多变且具有随机性,加上外界环境因素和外荷载作用等,使得混凝土的断裂机理变得极其复杂。以往对大坝全级配混凝土开展断裂性能研究时,存在着试验周期长、试验结果离散性大以及成本高等问题,而细观数值模拟虽然可以突破试验条件的约束,并更好的研究混凝土内部的细观力学机理,但是在模拟大尺寸试件时,因庞大的计算量导致其应用受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