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严峻的人口老龄化趋势及其引发的诸多问题受到了政府的普遍关注和学术界的持续追踪。民族地区老龄化也相当严重,但到目前为止,民族地区养老保障政策体系虽然从形式上对民族地区老年人实现全覆盖,但只是一种低水平的覆盖。其症结在于没有进行恰当的制度统筹安排,并对资源进行普遍整合,呈现分散供给、效率低下的局面。因此,如何采取策略充分挖掘社会力量在养老服务供给中的作用,对养老服务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从而提高其供给效率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本课题选取由民间组织主办的孝行天下“虚拟敬老院”养老新模式等为例,以底线公平理论为理论依据,剖析民间组织参与民族地区养老服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通过对几个不同机构的实地调查,结合文献资料,分析其参与方式得出,民间组织主办的“虚拟敬老院”养老新模式是民间组织参与民族地区养老服务的良好模式。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在借鉴国内外发达国家和地区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指出民间组织参与民族地区养老新模式所处社会环境存在的不足等问题,并提出完善政府针对“虚拟敬老院”养老服务新模式的支持网络等政策建议。本研究得出如下结论:民间组织是社会力量的主力军,它们具有灵活、平等、组织结构高效、组织成员来源广泛等特征,这有利于其充分、适时了解到民族地区各类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要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供给策略加以满足。它们的介入弥补了民族地区养老服务供给不足的问题,从而更好地维护民族地区的老年群体利益,进而促进民族地区长治久安与可持续发展。这种模式具有复制推广的可能性,它既有助于民族地区政府更充分地展现其在社会福利供给领域的“掌舵者”角色,同时也可以使得民间组织获得参与社会福利供给的机会并不断发展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