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 的]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 atheter,PICC)、中心静脉置管术(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等介入置管术在癌症患者化学药物治疗中的应用较为广泛。但是在临床治疗中,肿瘤置管患者最严重、最常见的并发症中当属导管相关深静脉血栓(Catheter-Associated Deep Vein Thrombosis)形成,本研究针对肿瘤置管患者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进行探讨分析并筛选,同时建立一个Logistic回归导管相关血栓形成的临床预测模型(Clinical Prediction Model),建立起风险与获益的评估的量化工具,为医生、病人及医疗政策制定者的决策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方 法]使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对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18年01月01至2019年01月31日的4691例肿瘤置管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将所有患者病例资料分别分为两组:病例组(深静脉置管后行超声检查诊断为深静脉置管相关血栓)、对照组(深静脉置管后未发生导管相关血栓)。通过对深静脉置管相关血栓形成可能的年龄、性别、患者活动情况、是否行化疗、肿瘤分期等52个预测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将P≤0.25的危险因素纳入多因素分析,挑选P≤0.05的影响因素建立Logistic回归深静脉置管导管相关血栓形成的临床预测模型。最终用Bootstrap法验证,最后根据ROC曲线的AUC对预测模型进行评价,建立最终CADVT形成临床预测模型。[结 果]通过对肿瘤患者深静脉置管病例资料分析发现深静脉置管相关血栓共发生355例,发生率为7.60%。深静脉置管相关血栓形成部位中最多的是颈静脉血栓,占所有血栓发生病例的32.50%。通过对深静脉置管导管相关血栓形成可能预测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患者活动情况、是否行化疗、肿瘤分期、抽烟史、饮酒史、输血史、手术史、感染史、有无激素(地塞米松、强的松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血栓形成史、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比值比、FIB、血浆抗凝血酶Ⅲ、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D2聚体、白蛋白、白球比例、总蛋白、直接胆红素29个因素为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后发现置管部位活动情况、肿瘤分期、有无合并感染、有无激素使用、高脂血症、其他合并症(除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外)、血栓(高凝状态)形成史、血小板分类变量、凝血酶原时间、D2聚体、空腹血糖11个因素进入预测模型(P≤0.05)。建立预测模型:肿瘤患者深静脉置管相关血栓发生概率:P=ex/(1+ex)x=-8.942-2.337*x1+0.233*x2+0.483*x3+0.819*x4+0.970*x5+2.811*x6+2.588*x7+0.482*x8+0.832*x9+1.165*x10-0.479*x11。AUC=0.860(95%CI:0.843-0.887)。AUC=0.860(95%CI:0.843-0.887)。模型的阳性预测概率阈值设为56.0%,则灵敏度为72.0%,特异性84.0%,提示本深静脉导管血栓预测研究模型校正后有较高的准确性。注1:x1=置管部位活动情况;x2=肿瘤分期;x3=有无合并感染;x4=有无激素使用;x5=高脂血症;x6=其他合并症(除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外);x7=血栓(高凝状态)形成史;x8=血小板分类变量;x9=凝血酶原时间;x10=D2聚体x11=空腹血糖。注2:置管部位活动情况:无=0,是=1;肿瘤分期:Ⅰ期=1,Ⅱ期=2,Ⅲ期=3,Ⅳ期4;有无合并感染:无=0,是=1;有无激素使用:无=0,是=1;高脂血症:无=0,是=1;其他合并症(除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外):无=0,是=1;血栓(高凝状态)形成史:无=0,是=1;血小板分类变量:0-99*109/L=1,100-300*109/L=2,≥301*109/L=3;凝血酶原时间:0-10.9sec=1,11-14.5sec=2,≥14.6sec=3;D2 聚体:0-0.55ug/mL=1,≥0.56ug/mL=2;空腹血糖:0-3.88mmol/L=1,3.89-6.1 1mmol/L=2,≥6.12mmol/L=3。[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Logistic回归血栓形成预测模型准确性较高,可推荐临床使用,但需要前瞻性队列研究进一步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