镀锡薄钢板/涂层在不同温度和形变下的腐蚀行为研究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zh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镀锡薄钢板是制作密封罐装食品和饮料的重要原材料,但由于环境及其他因素的影响,镀锡板以及有机涂层涂覆镀锡板在使用过程中仍不可避免地遭到不同程度的腐蚀,从而影响食物风味、降低食品质量。本文以不同环境温度和拉伸形变条件下的镀锡板和涂层镀锡板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柠檬酸溶液和氯化钠溶液中的腐蚀失效过程,以期探明镀锡薄钢板的失效过程和腐蚀规律。选取三个环境温度,分别为低温冷藏5℃、室温贮藏20℃和夏季高温37℃,探究镀锡板/涂层在以上环境温度下浸泡于0.1 mol/L柠檬酸溶液和0.1 mol/L氯化钠溶液中的失效过程,以及环境温度对镀锡板/涂层腐蚀过程的影响。采用电化学方法(主要为电化学阻抗谱)分析不同条件下镀锡板/涂层的电化学特征随浸泡时间的变化,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腐蚀过程中的形貌变化进行观察,并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测量不同腐蚀时期下的金属溶解量。结果表明,镀锡板在柠檬酸溶液中的腐蚀过程首先是进行锡的溶解,之后与基体铁发生反应后发生钝化,温度越高,腐蚀反应速率越大。涂层镀锡板浸泡在柠檬酸溶液中首先发生涂层吸水现象,然后与镀锡层反应,低温时涂层在实验天数内保护作用良好,而室温和高温下则提前失去了保护作用。镀锡板在氯化钠溶液中的失效过程分为四个阶段,浸泡1天内腐蚀速率最快,且整个过程主要以铁的腐蚀为主,环境温度越高,腐蚀反应速率越快。涂层镀锡板在氯化钠溶液中的腐蚀由于有腐蚀产物的堆积,最终有机涂层会发生明显破裂,以至于促进腐蚀的进一步进行,且涂层的保护作用随温度升高而下降,37℃下浸泡100天左右时涂层已然失效,而20℃下浸泡200天时将要失效,5℃时其涂层电阻在浸泡200天内下降不明显,涂层保护性能依旧较好。从镀锡板和涂层镀锡板的应力应变曲线上选取屈服、应变强化和颈缩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形变量,分别在0.1 mol/L柠檬酸溶液中浸泡,探究不同形变量下镀锡板/涂层的腐蚀失效过程。选取的形变量分别为:镀锡板3%、10%、17%;涂层镀锡板2%、4%、7%。该实验所采用的测试方法与温度实验相同。结果表明,镀锡板浸泡30天时,耐蚀性顺序从高到低为:17%>10%>3%。不同形变量的涂层镀锡板耐蚀性顺序从高到低为:2%>4%>7%。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施工企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由于市场的逐渐饱和,施工企业为了生存或者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在业主选择方面及合同谈判方面处于弱势,导致施工企
选择性激光烧结(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SLS)间接法能够制造任意复杂结构金属零件,但存在孔隙率高和强度低的缺陷。尽管通过高温烧结和熔渗工艺能够改善上述缺陷,但烧结后零件必然出现变形收缩,而且熔渗材料会“污染”零件机械性能。为此,本研究将SLS与等静压(Isostatic Pressing,IP)技术结合,形成SLS/CIP/HIP复合成形技术,充分利用它们各自的技术优
阴极保护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腐蚀防护手段。在实际海洋环境下,对海洋用钢施加阴极保护时,会有钙质沉积物不断生成并覆盖在海洋用钢的表面。而关于这层钙质沉积层在阴极保护过程
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商贸企业占据了相当重要的位置,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持续推进,商贸企业在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开始面临来自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双重竞争,因此切实
提到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典故,我们通常的解释是大禹不回家是为了专心治水,舍小家为大家,但事实果真如此吗?大禹过家门不入的真实原因上古时期,洪水泛滥。大禹被任命为
期刊
本课题根据目前光催化反应器装置在废水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包括磁场作用和光催化反应的现状以及现有光磁耦合废水处理装置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基于旋转磁场强化的光磁耦合多效废水
近年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推进,带动了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企业集团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运营过程中,运营理念必须跟随市场经济改革而不断创新,以此跟上时代发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湿地由水陆相互作用形成,是界于陆地和水体间过渡的特殊生态系统。湿地独特的水文特征、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和生物适应性使其具有固碳、水质净化、调解气候等生态功能。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湿地固碳功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湿地碳排放成为了湿地碳循环等研究领域的焦点。目前国内对于碳排放和排放通量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农田、森林和草原土壤,在自然湿地碳排放的研究方面还相对薄弱。本次实验选取胶州湾滨海湿地中最为典型的芦苇、
手性农药进入生态环境后,其不同对映体在环境中的持久性和对环境中微生物的生化过程影响通常存在着差异。因此,对于手性农药的环境行为及生态影响研究应该考虑到对映体差异,并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