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城市厨余垃圾为研究对象,根据前人已经提出的影响厨余垃圾好氧堆肥的各项指标,将C/N、含水率作为影响厨余垃圾堆肥的主要因素,并确定了两种因素的水平值(C/N:25:1,30:1,35:1;含水率:55%,60%,65%)。通过对厨余垃圾、秸秆及豆渣的成分分析,调节C/N和含水率的各自水平值,分别将两因素的每个水平值相互组合作为一组试验,以确定厨余垃圾与秸秆混合的最佳比例,同时测定了温度、含水率、有机质、pH值、电导率、氨氮、TN等参数指标在整个堆肥过程中的变化情况,并以C/N和种子发芽指数作为厨余垃圾堆肥腐熟的评判标准。试验结果表明:C/N和含水率分别是30:1、60%时,厨余垃圾与秸秆好氧堆肥的堆肥周期最短为25天。在堆肥周期最短的这组试验中,根据堆肥温度的梯度变化特征,分别从升温、高温和降温三个阶段进行菌种的筛选,通过基因测序鉴定,得到五种优势菌分别为1号: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 strain--甲基营养芽孢杆菌,2号:Ornithinibacillus--巴伐利亚鸟氨酸菌,3号:Proteus mirabilis strain--奇异变形杆菌菌株,4号: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strain--解淀粉芽孢杆菌,5号:Uncultured compost bacterium clone--堆肥细菌。将1号、2号两种细菌按1:1、1:2、2:1、1:3、3:1的不同配比,以1.5%的接种量重新投加到堆体中,并以空白组作为对照试验,进行堆肥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以2:1的比例对厨余垃圾堆肥处理效果最佳,堆肥C/N和种子发芽率分别为4.89、95.9%,好氧堆肥周期缩减至22天,其中含水率、有机质和TN分别比空白试验降低了1.90%、4.27%、11.96%,pH值和氨氮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规律,而电导率则是先升高而后稳定的变化规律,均达到堆肥产品稳定化、无害化程度的评价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