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例新生儿败血症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

来源 :广东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_shui_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我院新生儿病区2015年1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病原菌分布特点,比较不同菌群(G+菌、G-菌)感染下的临床特征,为临床提供诊疗参考。
  【方法】
  本临床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我院产科出生且收治新生儿病区确诊为新生儿败血症的患儿资料,分析病原体及药敏、围产期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根据革兰氏染色,将患儿分为G+菌群组、G-菌群组,比较不同菌群感染下患儿的临床特征。
  【结果】
  1.共纳入133例,其中G-菌感染49例(36.84%, 49/133),前三位分别是大肠埃希菌(21例)、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7例)、粘质沙雷菌(4例),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碳青霉烯类无耐药;G+菌感染75例(56.39%, 75/133),前三位分别是CoNS(50例)、无乳链球菌(9例)、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粪肠球菌(各5例),对万古霉素无耐药;真菌感染9例(6.77%, 9/133),分别是近平滑假丝酵母(6例)和白色假丝酵母(3例),无耐药株出现。
  2.G-菌群组中男婴(61.22%)、产时窒息(36.73%)、羊水异常(55.10%)、深静脉置管(71.43%)、机械通气(77.55%)高于G+菌群组(分别为40.00%、14.67%、25.33%、29.33%、26.67%),剖宫产(22.45%)低于G+菌群组(45.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反应差(66.17%, 88/133),气促(53.38%, 71/133),体温异常(48.87%, 65/133)。G-菌群组出现呼吸暂停(42.86%)、腹胀(55.10%)、呕吐(28.57%)、少吃(22.45%)、血便(30.61%)、低血糖(38.78%)、少尿(55.10%)、CRT>3秒(59.18%)高于G+菌群组(分别为9.33%、30.67%、9.33%、5.33%、4.00%、2.67%、21.33%、2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4.G-菌群组血培养报阳时间中位数0.56(0.45, 0.82)d、WBC计数中位数7.07(4.09, 11.17)×109/L、LYM计数中位数2.28(1.28, 3.21)×109/L、PLT计数均数(239.34±100.72)×109/L均低于G+菌群组0.88(0.70,1.27 )d、10.41(7.17,15.83)×109/L、2.93(1.40,5.05)×109/L、(287.71±134.38)×109/L;G-菌群组CRP中位数35.70(6.02, 65.65)mg/L、PCT中位数6.21(0.90, 19.92)ng/ml高于G+菌群组9.90(2.66, 35.00)mg/L、0.83(0.17, 3.87)ng/ml;WBC计数异常、CRP异常、PCT异常的比例(51.02%、73.47%、83.67%)高于G+菌群组(24.00%、52.00%、56.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新生儿败血症以G+菌感染为主,其中CoNS多见,对万古霉素敏感;G-菌感染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碳青霉烯类敏感。
  2.产时异常、有侵入性操作的患儿G-菌感染风险高;G-菌感染的CRP、PCT升高更明显。
  3.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以反应差多见;感染G-菌更容易出现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的异常表现。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期刊
期刊
期刊
学位
学位
期刊
学位